第10部分(第1/4 頁)
《文子》書十二篇,其傳曰老子弟子。其辭時有若可取,(一去若字。)其指意皆本老子。然考其書,蓋駁書也。其渾而類者少,竊取他書以合之者多。凡孟、管輩數家,(一去凡字。)皆見剽竊,(一本作劫。)嶢然而出其類。(嶢,山高貌。字或從嶢,或作澆。嶢,音堯。)其意緒文辭,叉牙相抵而不合。(《說文》雲:叉,手指相錯。牙,齒也。象上下相錯之形。叉,初加切。牙,朱加切。)不知人之增益之歟?或者眾為聚斂以成其書歟?然觀其往往有可立者,又頗惜之,憫其為之也勞。(一無也字。)今刊去謬惡亂雜者,取其似是者,又頗為發其意,藏於家。
【《論語》辯二篇】
△上篇(公疑《論語》非成於孔子諸弟子手。然聖門師弟子道統之傳,鹹出此書。或曾子諸弟子成之,其亦必有自來矣。一本無上篇下篇四字。)
或問曰:儒者稱《論語》孔子弟子所記,信乎?曰:未然也。孔子弟子,曾參最少,少孔子四十六歲。(夫子生於周靈王二十年,曾子生於周敬王十五年。孔子卒時七十二,曾子年二十六。)曾子老而死。是書記曾子之死,則去孔子也遠矣。曾子之死,孔子弟子略無存者矣。吾意曾子弟子之為之也。何哉?且是書載弟子必以字,獨曾子、有子不然。由是言之,弟子之號之也。然則有子何以稱子?曰:孔子之歿也,諸弟子以有子為似夫子,立而師之。其後不能對諸子之問,乃叱避而退,(孔子既歿,諸弟子思慕,有若狀似孔子,弟子相與立為師,師之如夫子時也。他日,弟子有所問,有若默然無以應。弟子起曰: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坐也。)則固嘗有師之號矣。今所記獨曾子最後死,餘是以知之。蓋樂正子春、子思之徒(二人曾子弟子。)與為之爾。或曰:孔子弟子嘗雜記其言,然而卒成其書者,曾氏之徒也。
△下篇
堯曰:“諮,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四海困窮,(《論語》注云:困,極。窮,盡。言極盡四海,皆服其化。)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曰:(一本無曰字。)“餘小子履,(履,湯名。)敢用玄牡,(夏尚黑,時未改夏色,故猶用黑牡。)敢昭告於皇天后土,有罪不敢赦。萬方有罪,罪在朕躬。朕躬有罪,無以爾萬方。”或問之曰:《論語》書記問對之辭爾。今卒篇之首章然有是,何也?柳先生曰:《論語》之大,莫大乎是也。是乃孔子常常諷道之辭云爾。(諷,方鳳切,誦也。)彼孔子者,覆生人之器者也。(覆,敷救切,蓋也。)上之堯、舜之不遭,(上之,一作上言,一本舜下無之字。)而禪不及己;(禪,音擅。)下之無湯之勢,(下之,一作下字。)而己不得為天吏。生人無以澤其德,日視聞其勞死怨呼,(一作曰呼,一作乎。)而己之德涸然無所依而施,(然,一本作焉。涸,音鶴,竭也。)故於常常諷道云爾而止也。此聖人之大志也,無容問對於其間。弟子或知之,或疑之不能明,相與傳之。故於其為書也,卒篇之首,嚴而立之。
○辯《鬼谷子》(《史記·蘇秦傳》注云:鬼谷子,戰國時隱居潁川陽城之鬼谷,因以自號。蘇秦、張儀師之,受縱橫之學。其書三卷,《唐·藝文志》有樂臺注,有尹知章注。然其書敘謂此書即授秦、儀者。《捭闔之術》十三章,《本經》、《持樞》、《中經》三卷,又有梁陶弘景注。今公又謂有元冀者為之《指要》,《唐史》遂以蘇秦為鬼谷子,誤矣。)
元冀好讀古書,然甚賢《鬼谷子》,為其《指要》幾千言。《鬼谷子》要為無取,(一作能。)漢時劉向、班固錄書無《鬼谷子》。《鬼谷子》後出,而險盭峭薄,(盭,音戾,戾也。)恐其妄言亂世,難信,學者宜其不道。而世之言縱橫者,時葆其書。(葆,音保,寶也。)尤者,晚乃益出七術。(《鬼谷子》書下篇,有《陰符七術》,謂盛神法《五龍》,養志法《靈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