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第2/4 頁)
來越順利的時候,上京和中京都已經淪陷,他卻沒有想過要振作起來頑強抵抗,保家衛國,而是想到有大宋這個哥哥、西夏這個侄女婿,實在不行跑過去也不失富貴,當皇帝當到這個份兒上實在是無恥之極。可怕的是群臣居然還大多持他這種想法。由於遼國的防禦主要是針對南方的宋帝國,在山後和三關修築了大量工事,但在北方缺乏戰略屏障,極容易被騎兵突襲。為了自身安全,天祚帝竟然放棄了京城,任彰聖軍節度使耶律淳為秦晉國王、南京留守,自己跑到夾山去躲藏起來。樞密使蕭奉先還說:‘女直雖然可以陷我中京,但終究不能遠離巢穴三千里直搗雲中(今蒙古)吧?’言下之意是中京不要了。於是遼軍士氣更加消沉,女直軍進展也更加順利,比較輕鬆的攻克了上京、東京、中京後,又吞併了高永昌的渤海國,控制了遼帝國東、北方的大片領土。東京附近居住著大量**真部落,他們本來和生女真是同族,但是較早走出苦寒之地,和漢族、渤海族鄰居,進入文明的時間很早。他們當然很容易和生女真融合在一起,由此也極大的拉動了生女真的文明程序。
由於天祚帝深入草原,和朝廷音訊不通,留守南京的南府宰相張琳、參知政事李處溫聯絡都統蕭幹,謀立耶律淳為帝。開始張琳覺得攝政即可,不一定要即位,耶律淳本人也極不同意即位,因為這實際上是篡位。但是天祚帝人心盡失,大敵當前,南京臣民紛紛懇請耶律淳即位,並以安史之亂時唐肅宗在靈武即位,取代唐玄宗的歷史故事勸進。最後又是一場類似於陳橋兵變的故事,宣和四年(遼保大二年,金天輔六年,西元1122年),耶律淳即皇帝位,改元建福,即為遼宣宗,遙降天祚帝為湘陰王。這個國家史稱北遼,實際控制的地盤主要是幽雲地區,而沙漠以西、以北的西南、西北兩招討府屬下的部族仍由天祚帝所控制。當然,這個國家並沒有得到宋、金、西夏乃至高麗任何人的承認。北遼的兵力很薄弱,翰魯朵軍、皮室軍、奚部、乙室部軍都被天祚帝帶走了,只剩下怨軍,遼宣宗將其改名為常勝軍,擴大編制,以郭藥師為都統,成為北遼的主要國防力量。
宋帝國方面,雖然伐遼的大計是宋帝國首先定下,但是宋帝國的決策機制比遊牧部族效率要低得多,好容易準備好了,可以開戰了。不料伐遼的戰略一經公佈立即引起一片譁然,這明顯是違背祖宗家法的的不義之舉,文武百官多有反對。童貫的陝西軍部將熙河鈴轄趙隆指出攻打兄弟之邦是敗壞了祖宗百餘年的一貫國策,童貫無言以對。太宰鄭居中質問蔡京:‘您身為首相,為何要違背盟約,無故挑起戰端,這是廟算的態度嗎?’蔡京解釋道是不想給歲幣了,鄭居中又問:‘難道你沒看到漢朝討伐蠻族,致使百萬生靈塗炭,你現在也是在作這樣的事情!’蔡京也無言以對。這些人是從道義的角度出發,而一位平民安堯臣上書徽宗,從國家戰略的角度指出宋遼兄弟之邦是唇亡齒寒的關係,滅遼後會有更多更大的麻煩。此人確實深有見地,徽宗也終於有所覺悟,授予安堯臣官職,並暫停伐遼之議。
然而童貫作為軍事長官,異姓封王的**始終在他眼前揮之不去,所以反覆挑唆徽宗伐遼。及至遼國形勢繼續惡化,金軍攻克西京,主戰派又丟擲不能讓女直搶先的論點,徽宗坐不住了,甚至一些反戰派都有些鬆動。雖仍有人力陳不可,但這一次在皇帝、首相、主力軍司令的一致強烈要求下,宋廷終於透過了出兵遼帝國的決議!以太師童貫為河北、河東宣撫使,率軍伐遼。童貫以保靜軍節度使、都統制种師道和忠州防禦使辛興宗分別率東西路軍進攻燕京。种師道是神宗朝名將種諤的侄子,陝西軍頭牌名將,他也力陳不可伐遼,言辭激烈的指出:‘我們現在的行為就好像是強盜進了鄰居家裡,我們不但不救助,反而一起去瓜分!’童貫不聽,种師道也無奈,只好執行軍令。宋軍渡過白溝河後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