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開竅(第1/3 頁)
等他們吃完飯,讓服務員收拾了桌面,幾人拿出電腦,開始討論選題的事。
柯澤今年大三,四人小組中他是年級最高的那個,是本專業的學生,大二的時候還去卡迪夫大學交流過一年。這樣的簡歷擺在面前,自然而然成了小組組長。
他提了幾個想法,每一個都很有意義,就是可執行度太低,具有突發性,新聞素材不可能為了順應你的選題憑空出現。大家初來港城,雖然來之前做過功課,瞭解過港城人的生活習慣,但他們畢竟不是土生土長的港城人,要從港城的社會生活中挖掘有價值的新聞題材,還要具備可行性,確實有些困難。
討論短暫地停滯了一段時間。大家各自盯著螢幕,收集資料。大概僵持了半小時,夏知予突然支支吾吾地開口:“那個我有個想法。”
學姐問她有什麼想法,夏知予簡單地梳理了自己整理好的資料,發在群裡:“我記得,從80年代開始,內地與港城的來往就變得非常密切,但是這段關係,總是以非常宏大的敘事方式展現在大家面前。我覺得新聞還是要有三貼近原則,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港城其實有不少從內地移居過來的人,我們可以透過採訪移居港城的普通群眾,挖掘一段內地和港城之間的互助史。”
柯澤攏了攏眉頭:“這個新聞素材也不好找吧。每次採訪之前,都要問一句,你是移居過來的嗎?到時候就一天時間,能蒐集到多少素材?”
夏知予又在群裡丟了個連結:“上環是華人的主要商貿區,有不少從內地移居過來的老闆們。這裡煙火氣重,比其他地方更能抓到採訪物件。”
大家點開她找的資料,看完後,柯澤沒說話,反倒是他的室友搡了搡他的胳膊:“我覺得可以哎。而且我們之後不是要做資料新聞嗎?乾脆就做從80年代開始,港城的人口結構變化,分析人口結構變化產生的原因。這跟我們這個新聞作品是有聯動的,到時候就不用另外找選題了。”
“是的,我就是這麼考慮的。之後還要做資料新聞呢,這樣一來,我們比別的組多了不少前期準備時間。”夏知予問柯澤:“你覺得這個可行嗎?”
柯澤點點頭:“可以,那就這樣吧。”
回去的路上,柯澤沒再聊選題的事,反而對夏知予的感情生活非常關注,有些問題還好回答,再往下聊,就讓夏知予覺得不太舒服。
同樣是女生,她學姐心思敏銳,發現夏知予的困擾後,主動把話題攬過過去,回到房間,生怕她心裡不舒服,還安慰她:“別多想,可能是為了找話題拉近組員之間的距離,要呆三週呢,總不能太僵硬了。”
夏知予說‘好’,畢竟才第一天,也不能輕易給人下定論。
專案第一天沒什麼內容,無非就是帶著學員參觀衛視大樓、聽講座,臨近一天收尾的時候,帶隊老師才把他們的選題收集上去,並且給他們明天一整天的時間,去街上尋找新聞素材。
柯澤把四人小組分成兩隊,一男一女,說是這樣搭配安全一些。他和夏知予一隊,兩人在街上看著白板紅字的招牌,打算先從名氣大的老店開始採訪。
事情發展並沒有這麼順利。老闆一看他們是學生,就知道他們此次採訪只是應付學校裡的作業,他考慮得很現實,這次拍攝沒法給店鋪帶來實際的宣傳效益,他為什麼要花這個時間配合幾個學生完成任務。
夏知予和柯澤話都沒說幾句,就被人打發走了。
雖然是意料之中的事,但第一次開口就碰釘子,實在是有些挫銳氣。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中午。
中午的時候,夏知予和柯澤找了個茶餐廳吃午飯,中間抽空跟許京珩發訊息,語氣裡夾雜著挫敗,許京珩沒發文字,直接一個語音通話打過來。
夏知予跟柯澤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