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部分(第3/4 頁)
中式者曰武進士。凡鄉、會試俱分試內、外三場。首場馬射,二場步射、技勇,為外場。三場策二問、論一篇,為內場。外場考官,順天及會闈以內大臣、大學士、都統四人為之。內場考官,順天以翰林官二人,會闈以閣部、都察院、翰、詹堂官二人為之。同考官順天以科甲出身京員四人,會闈以科甲出身閣、科、部員四人為之。會試知武舉,兵部侍郎為之。各直省以總督、巡撫為監臨、主考官,科甲出身同知、知縣四人為同考官。外場佐以提、鎮大員。其餘提調、監射、監試、受卷、彌封、監門、巡綽、搜檢、供給俱有定員,大率視文闈減殺。殿試簡朝臣四人為讀卷官,欽閱騎射技勇,乃試策文。臨軒傳唱狀元、榜眼、探花之名,一如文科。
初制,一甲進士或授副將、參將、遊擊、都司,二、三甲進士授守備、署守備。其後一甲一名授一等侍衛,二、三名授二等侍衛。二、三甲進士授三等及藍翎侍衛,營、衛守備有差。凡各省武生、綠營兵丁皆得應鄉試,武舉及現任營千、把總,門、衛、所千總,年滿千總,通曉文義者,皆得應會試。惟年逾六十者,不許應試。其後武職會試,以武舉出身者為限。康熙間,欲收文武兼備之材,嘗許文生員應武鄉試,文舉人應武會試,頗滋場屋之弊。乾隆七年,以御史陳大玠言,停文武互試例。
考試初制,首場馬箭射氈球,二場步箭射布侯,均發九矢。馬射中二,步射中三為合式,再開弓、舞刀、掇石試技勇。順治十七年,停試技勇,康熙十三年復之。更定馬射樹的距三十五步,中三矢為合式,不合式不得試二場。步射距八十步,中二矢為合式。再試以八力、十力、十二力之弓,八十斤、百斤、百二十斤之刀,二百斤、二百五十斤、三百斤之石。弓開滿,刀舞花,掇石去地尺,三項能一、二者為合式,不合式不得試三場。合式者印記於頰,嗣改印小臂,以杜頂冒。三十二年,步射改樹的距五十步中二矢為合式。乾隆間,復改三十步射六矢中二為合式。馬射增地球,而弓、刀、石三項技勇,必有一項系頭號、二號者,方準合式,遂為永制。
內場論題,向用武經七書。聖祖以其文義駁雜,詔增論語、孟子。於是改論題二,首題用論語、孟子,次題用孫子、吳子、司馬法。
鄉試中額,康熙二十六年制定,略視各省文闈之半。雍正間小有增減,惟陝、甘以人材壯健,弓馬嫻熟,自康熙訖乾隆,先後各增中額三十名。鹹、同間,各省輸餉廣額如文闈例。綜計順天中額百十,漢軍四十,奉、錦三,江南八十一,福建六十三,浙江、四川各六十,陝西五十九,河南五十五,江西、廣東、甘肅各五十四,山西五十,山東四十八,雲南四十二,廣西三十六,湖北三十五,湖南三十四,貴州二十五。會試中額多或三百名,少亦百名。康熙間,內場分南、北卷,各中五十名。五十二年,始分省取中,臨期以外場合式人數請旨裁定。
嘉慶六年,仁宗以科目文武並重,文闈條例綦嚴,防弊周密,武闈考官面定去取,尤易滋弊,命比照文闈磨勘例,鄉試題名錄將中式武生馬步射、技勇一一詳裕Ы�省8魘〗槐�浚�程熗砑蚰タ憊僖嚩浴@鬧屑案”ㄕ叱筒淮�8彩允記�∈薄3踔拼友希�齷徙切兄�2環�叻M?疲�脊僖櫬ΑH�胃彩圓緩鮮劍���5攔饈�迥輳�幾彩運程煳渚偃緇崾嶽�O譚崞吣輳�彩願魘∥渚偃縊程燉��簧源湧淼湟印�
初制,外場但有合式一格,其中弓馬優劣,技勇強弱,無所軒輊。內場但憑文取中,致嫻騎射、習場藝者或遭遺棄。康熙五十二年,令會試外場擇馬步射、技勇人材可觀者,編“好”字號,密送內簾。內場試官先於好字卷內,擇文理通曉者取中。不足,始於合式卷內選取。雍正二年,從侍郎史貽直言,各省鄉試外場一體別編好字號,嗣於好字號再分雙好、單好。內場先中雙好,次中單好。而合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