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3/5 頁)
為人命服務的,這也是孔丘超越恩師柳下惠的地方,柳下惠的君子之道太過於完美,不是一般人能學的。
這就是中庸的奧妙所在,既不會給人定一個高不可及的神聖目標,也不會無限墮落到沒有任何原則。
一般人都能遵守,都能從中獲益,最大限度的顧及到普通人群的利益和需求,這就是中庸。
歷代那些給後人修煙囪絕壁的聖賢裡,不包括孔丘,孔丘是很想給後人留一條陽光大道走的,可惜冒出個孟軻把孔丘的思想無限捧高,高到凡人無法觸及。
孟夫子一開口就鼓吹他的浩然正氣,讓很多人誤以為他是救世主呢,一口一個仁義道德趕跑了多少心智不堅定的儒家門徒。
結果儒學成了一個只講奉獻,不求回報的怪胎,根本沒有自我造血的能力,完全是在消耗世世代代甘願奉獻者的生命,卻無法讓萬民都參與其中。
奉獻給誰?當然是君王,拿誰的來奉獻?當然是百姓,經過孟軻的深加工,儒學成了君王最完美的統治工具。
當然,大嘴巴的孟軻也預料到君權需要制衡,留下了一些君為輕之類不痛不癢的話,結果被董仲舒徹底給顛覆了。
天人感應,皇帝就是天子,就是天意的代表,能輕到哪去?
能夠治罪天子的只有上天,而不是凡人,這種論調無疑給歷代皇帝開啟了一道心鎖。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孟軻這句給後世儒家傳人們要年終福利的話再也沒有人敢在皇帝面前提及了。
而孔丘畢生為止奮鬥實踐的中庸思想,卻只會出現在書本里,或者成為庸人的藉口。
………【第七十三章 佛門的內幕】………
一切都和杜營想象中的古印度不一樣,沒有甩餅,沒有神油,除了千年不散的咖哩味,沒有任何能與後來印度產生聯想的地方。
要不要剽竊一下甩餅製作技巧,讓它成為華夏小吃?
杜營惡趣味開始發作,神油這種東西不太符合杜營現在的身份,但是甩餅則可以流傳千古,成為一則佳話。
仔細想想還是算了吧,華夏小吃還少了嗎?比甩餅好吃的東西多得是,不缺這一樣。
杜營下決心做一個有內涵的穿越者,既然摸到國士無雙,難道還要去胡屁胡?
一個未來註定要成為神祇的角色怎麼可能去做下剽竊這種勾當,以後萬一酒後失言被其他神知道了,那才真是遺臭萬年呢,以神祇的悠長壽命,加上無敵的記憶力,只怕杜營這個笑柄會被傳誦到世界末日。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杜營根本不會做甩餅,他就是個吃貨。
古印度女人和伊斯蘭很像,都蒙著面紗,看不出美醜來,但是很奇怪的是,她們不願意露臉,卻不在乎露肉,可能是天氣原因,袒露一條胳膊的大有人在,成了一種習俗。
杜營自從洗去心魔之後變得張狂很多,以前內心種種壓抑自制已然完全放開,真正達到了無為無不為的地步。
孔丘也是晚年之後才達到這種“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當然,杜營比孔丘的思想邪惡一百倍,他的心理底線也低很多,孔丘的規矩不是為他設定的。
本心之下,杜營基本上除了大屠殺之類滅絕人性的事情幹不出,其它的事情已經是無可無不可了。
應該說,像老聃耶和華這種隨便一個念頭就能把人類徹底抹除的心境是很難得的,他們是徹徹底底的把自己和人類區分開,不再有任何沾染。
耶和華本身就是個異變得有點人性化的天道意志,不把自己當人是很自然的事,而老聃本身從人身修煉得道,想要拋棄人的本念卻是無比困難,但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