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2/5 頁)
不到三千的教眾,但是他卻對這場比試心有成竹一般,一點也不急躁。
第十五日,尹喜以每日所籌錢幣在西門外修建的高臺終於修築完成,不知道尹喜是不是懷念家鄉,這座接近十五米高度的三層法臺是典型的華夏建築,基本上就是一個縮了水的九鼎臺,只是少了六層,沒有九鼎罷了。
這種四方高臺在古印度還是個建築史上的創舉,聞所未聞,很是吸引了一批遊人,臺成之日,就連舍衛國國王都從王宮裡跑出來看稀奇。
尹喜道貌岸然的靜坐高臺,宣揚道法,僅僅一日,得信眾三萬餘,超過了全城一半人口,一舉超過了楊朱的成績,贏得了最終的勝利。
連舍衛國國王波斯匿也受到尹喜感召,願意投入道門,為杜營的宗教殖民事業添磚加瓦。
一個月後,除了少數死硬派的古印度教婆羅門不肯歸順,道教已然取代古印度教信仰,基本成了舍衛國的國教,全國九成以上的民眾開始信奉道教。
眾婆羅門還想為了自己的利益奮力一戰,結果卻發現自己連手下的奴隸們都差遣不動,更別說旁人了。
連那些掌握軍權的剎帝利們都皈依了道教,不願意再為婆羅門妄動刀兵,光靠幾個修習了五神通的婆羅門長老能起什麼作用,尤其是這幾個長老想去毀壞尹喜的法臺結果被困在八卦陣裡三天三夜,直到那些等在外面的婆羅門眾上門請求尹喜開恩,才被杜營下令放了出來,一個個灰頭土臉,狼狽之極。
杜營畢竟是國人思想,對於宗教戰爭的理解大多數還是停留在文鬥之上,不像後世亞伯拉罕的兩支後裔般互相廝殺,手足相殘。
源於一個祖先的堂兄弟們為了信仰和家族內部矛盾問題互相敵視數千年,這在大多數國人眼中簡直是個笑話般的家醜,卻被宣傳為聖戰而載入史冊。
而一手造成這幕兄弟相殘悲劇的耶和華大爺卻跟個沒事人一般搬凳子在邊上看戲,這種大愛,難怪以國人這種包羅永珍的好胃口也不怎麼愛搭理基督教。
國人的特點就是對於用兵非常慎重,如果武力不能達成目的就沒必要動武,杜營明顯繼承了這一點,真的幹掉這些婆羅門只會引來鄰國婆羅門的干預,兵禍會越搞越大,沒半點好處,所以指示尹喜和楊朱交好這些怕死的婆羅門眾,教給他們一點最粗淺的道家養生之道。
幸好各國婆羅門眾之間的聯絡並不緊密,所以杜營一夥人很輕易的就用言辭平息他們出國搬救兵的想法,加上一些老的快死了的婆羅門長者從杜營一夥人處得來真正的實惠,讓他們有一種想要先套完這些異域神通者所學,再聯合各國婆羅門一起滅其法脈的想法,而這些長者恰恰是最有分量的決策層。
在楊朱和尹喜的不斷傳授之下,這些婆羅門在不知不覺中心理防線被瓦解消融,他們每增強一分道門養生真氣,自己體內原有的婆羅門神通就會被消解掉少許。
所謂的五神通就是在極端信仰下對自己身體潛能的開發,虔誠者可以得到,悟道著可以得到,執著者也可以得到,修行者最簡單也是最極端的辦法就是藉助於痛苦,在無邊苦楚中激發自己的潛能,所以許多婆羅門寧願捨棄優越的條件出去苦行遊歷,以求得到神通,這種神通雖然能夠做到凡人無法企及的事情,但是相對應的是與磨礪得無比剛毅的精神相比,身體卻被經歷的風霜所侵蝕,無法彌補,所以這些婆羅門神通再大也不會比一般人活得更久,還有可能早逝。
這幾種神通在道家看來完全就是揠苗助長的垃圾法術,六感的無限擴張換來一個千瘡百孔的身體,簡直是一種自殘。
當你運動天耳通時,固然可以無所不聞,但是這種竊聽只會給你那肉體凡胎破敗不已的身體更加百上加斤,折損自己壽命,其他種種神通也莫不如是。
這種搭配就像硬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