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部分(第2/5 頁)
是國家最高教育管理機構,統轄各省學堂。九月二十一日爆發戊戌政變,百日維新失敗,而大學堂以“萌芽早,得不廢”,但舉步維艱。一九零零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八國聯軍侵華,大學堂難以維持,於八月三日被下令停辦。
一九零二年,京師大學堂恢復,吏部尚書張百熙任管學大臣。張百熙不拘成例,延攬人才,請出吳汝綸和辜鴻銘任正副總教習,聘請兩大翻譯家嚴復和林紓分任大學堂譯書局總辦和副總辦。創辦於洋務運動期間的京師同文館併入大學堂,藏小說也於同年重設。大學堂首先舉辦速成科和預備科,速成科分仕學館和師範館,後者即是今天北京師範大學的前身。一九零四年京師大學堂選派首批四十七名學生出國留學,這是中國高校派遣留學生的開始。一九一零年京師大學堂開辦分科大學,共開辦經科、政科、文科、格致科、農科、工科、商科,設十三學mén,一個近代意義的綜合xìng大學初具規模。
京師大學堂的第一個辦學章程《總理衙mén奏擬京師大學堂章程》中提到“京師大學堂為各省之表率,萬國所瞻仰各省學堂皆當歸大學堂統轄,一氣呵成”。中國近代第一個學制《欽定學堂章程》(“壬寅學制”)中規定全國僅設京師大學堂一所大學,“京師大學堂主持教育,宜合通國之jīng神脈絡而統籌之。現奉諭旨一切條規,即以頒行各省,將來全國學校事宜請由京師大學堂將應京師大學堂本為各省學堂卒業生升入專mén正科之地”。
京師大學堂從建立的那一天起,就帶有極為濃重的官僚sè彩,不但是個教學機構,而且還具有半個教育部的職能,是個亦學府亦官府的怪胎。晚清時期,這種怪胎也出現的多了,比如北洋就有半個外jiāo部的職能。
民國之後,京師大學堂正式更名為北京大學,首任校長是著名學者嚴復,民國三年,留日學者何燏時擔任北大校長,因為和袁世凱不和,遂萌生退意,由另一位留日學者胡仁源代理北大校長之職。
胡仁源本是滿清舊官僚,江南造船廠的總工程師。柴東亮收購了江南造船廠之後更名為光華造船廠之後,大批裁撤了喝茶看報紙的清廷官員,胡仁源也在其中,不曉得他走了什麼mén路,居然hún到北大當了校長。此公大量聘用前清遺老和士大夫任教,後來受到報界嘲諷,就又聘用了一批從日本歸來的留學生擔任北大教員。
北大的前身京師大學堂本來就是個官僚氣息十足的衙mén,再經過胡仁源之手nòng的更加不倫不類,成了四不像。
柴東亮打定了主意,要一掃北中國陳腐的風氣,先拿北京大學這個新時代的“太學”開刀
於是,他想到了一個人,一個在另外一個時空,令北大名揚天下的教育家,鼎鼎大名的北大之父——蔡元培
蔡元培本是進士出身,被清廷點了翰林院庶吉士。中進士已經是非常不易了,而且能在翰林院任職,更是無比的榮耀,但是蔡元培卻毅然放棄在旁人眼中清貴無比的翰林院編修,轉而投身反清**。
民國建立之後,蔡元培擔任了首任教育總長,因為瞧袁世凱不順眼,他又再次辭職,“二次**”之後,蔡元培受到牽連不得不前往國避難。袁世凱退位之前,頒佈特赦令,赦免了包括孫文、黃興在內的“二次**”的首從“戰犯”。蔡元培才得以回國,臨時居住在上海租界。
柴東亮打聽到了蔡元培的下落,立刻給虞恰卿發電報,請他出面請蔡元培出山擔任北大校長。虞恰卿自知面子不夠,就買了一箱子茄力克香菸和兩罈子臭鴨蛋找到了章太炎。章太炎看見臭鴨蛋和洋菸卷大喜,拉著虞恰卿坐上汽車就走。
蔡元培哪怕是xìng格再孤高倨傲,也不敢不給章太炎的面子。且不說章太炎是光復會的jīng神領袖,辛亥**之時地位僅次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