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3/4 頁)
透過溝通與交流對群眾的個人情感進行有效的引導與調控。能夠做到這一點,情感就處於一種受到合理引導、有效控制的狀態,起到積極的作用。做不到這一點,情感就將進入失控狀態,不僅起不到積極作用,還會起到破壞作用。因而,領導幹部對情感的作用必須趨利避害,不僅具有“人情味”,做一個有情感色彩的領導者,還要具有對情感的把握能力和調控能力;不僅能夠自覺發揮情感的積極作用,也能夠透過對情感的把握和調控避免情感的消極作用;不僅具有自我情感的調控能力,還能夠在溝通與交流中對他人的情感進行有效地引導和調控。這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就是情感智商,亦稱情緒智力。領導幹部的人格魅力,離不開情感智商所帶來的魅力。有專家預言,21世紀的領導力量不僅僅是來自對現代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更重要的是來自掌握了現代知識的領導者的“情感智商”狀況。
情感智商包括兩個方面的能力,一是在情感自我把握方面應具有的能力,二是在情感人際關係方面應具有的能力。
在情感自我把握方面應具有的能力:
情感生成的自知能力。所謂“自知”能力,是指冷靜、全面、不受外界干擾地客觀認識主觀世界的能力。一個具有獨立思想的領導者,未必是一個具有自知能力的領導者。而只有具備良好正確的自我意識的領導者,才可能是一個具有“自知”能力的人。情感是對人對事的一種態度,來自於對人對事的感受,形成於主觀世界對於客觀世界的反映。一種情感的生成過程,就是主觀世界對於客觀世界的反映過程。一個具有自知能力的領導者,對情感的生成應具感知與把握的能力,使情感的生成過程始終在自我掌控之中。一是要感知正在生成情感的性質是否健康、有益。領導幹部需要健康、有益的正確情感。何謂健康、有益的正確情感?健康、有益的情感必須符合社會道德觀念,不以交易關係為特徵,有利於個人思想道德情操的淨化與進步,有利於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有利於凝聚人心實現領導工作目標。領導幹部對人民群眾、對下屬,對自己的服務物件、合作物件,都應懷有深厚的感情。這種情感是發自內心的,不是偽裝出來的。既面對一個群體,也落實到群體中的每個具體人。視人民如父母、視下屬如兄弟、視同事如朋友的親切情感就是屬於這種情感。而有的領導幹部把他們的情感用來對上級溜鬚拍馬,用來與有權人、有錢人進行利益交換,用來討取芳心搞不正當男女關係,對老百姓卻冷漠麻木,無情無義,則是一種不健康的、扭曲了的情感。在工作交往、社會交往中,領導幹部不可避免地對人有親疏遠近之分,但這種親疏遠近也應符合上述的健康、有益原則。領導幹部在社會交往中要擇善而交,不能以利益交換為目的,與領導幹部對群眾、對同事、對下屬的高尚情感關係應是一致的。二是要感知情感的生成是基於對客觀世界的真實、客觀、全面的正確反映還是虛幻、主觀、片面的錯誤反映。領導幹部對群眾、對下屬、對同事的情感不是僅停留於概念之中,而是體現在與群眾、與下屬、與同事的具體交往之中。如果從總體上承認對群眾、對下屬、對同事懷有情感,但實際上在具體交往中卻得不到體現,說明這種情感並沒有正確生成。有的領導在與群眾、下屬、同事的個體接觸時,把具體的個體同概念中群眾、下屬、同事的群體割裂開來。在概念中,人民是衣食父母,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面對具體的人,他不過是一個臣民而已,自己則是高高在上管他的官老爺。在概念中,下屬是自己的兄弟,而面對具體人,他不過是一個打工者,是會說話的工具。在概念中,同事是朋友,而面對具體人,他不是一個利益合作者就是一個利益競爭者。在意識深處,他們以為這才是領導幹部與群眾、與下屬、與同事的真實關係。實際上這種意識是主觀世界對於客觀世界虛幻、主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