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5 頁)
李煜為之愕然道:“廣陵?”心中卻開始後悔從楚州回來、途經廣陵的時候,因為思念伊人心切,故而沒在廣陵逗留,誰料如此反而錯過了機會。
盧梓舟點頭道:“幾天前,周大人提出告老歸田,得到陛下首肯之後,曾來過府上。周大人不但送來了替殿下網羅的兵書,而且還向您舉薦了困校書郎二十年之久的廖居素廖大人。周大人在見過主母之後,卻不知為何,便帶著她馬不停蹄的去了廣陵。”
李煜沉吟半晌,皺眉道:“我這岳父明明寶刀未老,想不到卻偏偏選在這時候急流勇退,而且還帶走了娥皇,莫非他真是信不過我嗎?”
“以正光觀之,卻以為恰恰相反,周大人不但深信殿下,而且還是不遺餘力的支援殿下。”盧梓舟神秘笑道,“殿下可知周大人為何選擇退隱廣陵?”
李煜為之一振,道:“願聞其詳。”
盧梓舟娓娓道:“周大人回廣陵,應是出於財、政兩方面的考慮。其於政也,廣陵為朝廷東都,歷為軍事重鎮,上可追溯東晉,往昔淝水之戰,其晉師八萬北府兵,即屯練於此,下則可觀吳楊氏之經略,至今尤在。今東都城內,殿有乾元、明光,宮分崇道、丹陽,其宮殿建制,廟宇規模,除西都金陵之外,江南無與比焉,再者,凡當年楚國馬氏、閩國王氏之亡國君臣,朝廷使舉家遷於東都,為之置辦官署,並監察之,廣陵遂有非常之勢;其於財也,豈不聞俗諺稱‘揚一益二’,自隋朝鑿通運河以降,大江、運河交匯於此,且復為同濟渠之始,廣陵遂貫通南北,為天下水陸交通之樞紐要衝。廣陵以其地利,於是淮漢以南,西至岷峨,南自嶺外器物,皆盡集於此,而後始轉運關中與北方諸鎮。及至黃巢亂唐,北方大亂,而長安、洛陽等鉅商多遷於廣陵,加之此地水路便利,更有數萬胡商不遠千里而來,尤有甚者,累世定居,儼然以為漢人。凡我朝之絲綢、紙張、瓷器、茶葉,蕃國之香料、藥材、珍珠、珊瑚,一切往來交易,其盡成於廣陵也。今周大人舍江寧而退廣陵,謀圖遠矣,且能使己身遠離風口浪尖、是非之地,深為明智。”
李煜恍然道:“難怪當日周大人和我深談之時,累次言及軍餉之事,如今看來,他是想退居二線,效仿漢之蕭何了。”
李煜在聽盧梓舟侃侃而談的時候,心中忽有靈感閃過,只是一時間卻沒能抓住,不覺有些氣惱。然經盧梓舟這般細細的說來,周宗的用心良苦卻是叫李煜深切的感受到了。周宗於此時向自己推薦廖居素,與其說舉薦賢能,倒不如說是表明心跡更為恰當。
李煜雖然沒能捕捉到那絲靈感,但此時真正明瞭了周宗的意向,心中自然無比快慰。
李煜輕鬆的轉移話題道:“子遷這幾日在楚州可是收穫不少,正光你的情況卻又如何?”
盧梓舟欣然道:“此時後花園已為菜圃,殿下呆會不妨過去一觀,至於原本花卉,正光自作主張,除了留下主母心愛之株,我已將之悉數賣於王公貴胄,所得錢銀總共八千兩。”
“八千兩?”李煜立時目定口呆,原本在自己眼中,這些處理還嫌麻煩的花卉,到了盧梓舟手裡,卻成了八千兩的白銀,既驚異於盧梓舟手段的同時,亦不禁感嘆江南王公的豪奢。
盧梓舟續道:“至於殿下囑託之樓室,正光也已準備妥當,惟等殿下一個命令,既可施工。”
李煜擔心道:“我府中之庫銀,可還足夠?”
盧梓舟道:“若欲大肆建軍,銀兩自是顯得緊俏,如今卻是綽有餘裕,殿下儘可以放心。”
李煜點頭微頷,接著問道:“人事方面,卻又如何了?”
盧梓舟不厭其詳的道:“依照殿下的標準,正光已經招收了府衛近千人。其中可以為府衛家將的壯勇佔了六成,有一技之長的人佔四成。這千人中,有幾人卻很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