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部分(第2/4 頁)
在要做的,顯然是寬恕掉那些已經勢微的人,因為這些人。已經不再配做自己的對手,一個垂垂老矣的韋玄貞,難道能阻礙自己什麼?寬宏大量。反而會得到美名,同時讓更多的韋家人深信自己可以得到寬恕,更加徹底的孤立掉韋后。
人的立場變了,自然而然,心思也會變。
自然,這些心思,自然不足讓外人道哉。
不過秦少游裡的一句話,大家卻是聽清楚了,秦少游是要做劉邦,而非是霸王,霸王入關中,縱兵劫掠,大加殺戮,將所有對秦人的憤怒宣洩而出。可是劉邦入咸陽,約法三章,秋毫無犯,於是關中大定。
秦少游顯然是要告訴大家,韋玄貞可以被寬恕,韋家人可以被寬恕,那些韋家人的親戚自然也可被寬恕,既然如此,更何況是在座的諸位。
自然……秦少游並非是善良人,他的寬恕,某種程度並非來自於他的本心,而在利益使然,這就如同,地主們之間的戰爭,往往是盡力的消滅對方的人口,掠奪敵人的土地一樣,用一批勝利者,來取代舊有的地主,成為一批新的地主,因而在這個過程之中,殺戮不可避免,即便再如何秋毫無犯,也無法做到刀口上不沾上一點血跡。
可是秦少游所代表的,卻是一群商賈,商賈們並不喜歡掠奪別人的土地,殺戮別人的人口,恰恰相反,對於商賈們來說,這個世上,從一片山林,到天下的各色人等,從公卿到尋常的百姓,對於他們來說,都是錢,人便是市場,有人才有需求,人越多,需求就越大,人越多,勞動力就越充足,因而商賈之間的爭奪,並不爭奪於土地,也絕非是爭奪人口,甚至連土地,他們也未必稀罕,他們爭奪的乃是規則,或者說,勝利者享受的是規矩的制定權,在商業的社會,再沒有什麼比掌握標準的人更加頂尖了。
秦少游入了關,他和他背後的人就成了規則和標準的制定者,一切的規矩都會對他們有利,而關中的公卿們,無論是韋家還是韋家的親戚,根本不必對他們舉起刀劍,就完全可以使他們成為規則和標準的接受者,使他們世世代代,都得仰仗著這個規則苟且下去,這又有什麼妨礙呢?
秦少游抿了抿嘴,他看到了張晉等人看向他的眼睛,這眼睛之中,流露出了感激。
他們還是一無所知啊。
秦少游心裡笑了笑,沒有再說什麼,起身道:“時候不早,就請諸位引路,帶本王和將士入關吧。”
“遵命!”
浩浩蕩蕩的大軍,蜿蜒如長蛇一般,朝著關隘進發,先是一隊斥候和騎兵入了關,而關隘無數的營盤,早已紛紛撤下了旌旗,所有的武器,也都統一拋到了營門口,刀劍入庫,馬放南山。
當一隊隊的人馬穿過這裡的時候,騎兵們已經開始有了動作,開始朝著長安的方向進發去了。
餘下的人,則留在了關中,入關雖然沒有任何的戰鬥,可是要做的事卻是極多。
一方面,是對俘虜的安置,為免造成恐慌,所以幾乎秦少游沒有派軍馬直接圍了各處的營地,而是直接派了使者,去進行接收。
接收的工作十分順暢,無非是在各營把人召集起來,而後開始問起對方的意願,願意回鄉的,自然是給他乾糧和一些銀錢,讓他們自行回去,而願意留下來的,則暫時留在營中,不過也並非是什麼人都能留下,事先已經申明,只有體格強壯,年歲相宜的人才可能有繼續從軍的資格,因而不少人想留下的,自覺地自己資格不夠,倒也很識趣的願意回鄉。
當然,本質上安撫住俘虜,最需要保障就是後勤的問題,因為後勤一旦出了問題,突然多了這麼多張口,因為分配問題而出了岔子,有人一天一夜沒有吃飽飯,這些驚恐不安計程車卒們就可能引發問題了。
因此……秦少游的重中之重,還是放在配給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