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過去與家人(第1/3 頁)
書接上回
在經過了與青子的湖邊閒遊之後,玉竹君便思考起了對於曾經的學校和現在的學校的對比。
相比之下,這裡的學校更顯得自由,至少從初中開始,學校更多地注重實踐。校方會組織各種校外活動,比如瞭解一畝田的面積,一斤肉的重量,熟悉藥店和醫院的分佈,以及學習如何養殖動物和種田等。
這種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們既動手又動腦,不再侷限於課堂上枯燥的理論。
雖然大家都遊走在田間,但他們依然會揹著個小書包,因為書上的知識會在田間得到驗證。
在這個世界,學習的意義不再僅僅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相對於在課桌前的時間,學生們在課外實踐的時間更多。
知識不再侷限於書本,而是融入了大家的日常勞作中。對於平民區的人們來說,這樣的生活與地球並無太大區別,唯一的不同在於人們更加淳樸,沒有那麼多勾心鬥角。
學校食堂的菜大多數都是大家一起勞動種植的,白菜、西蘭花、豆角、豌豆等蔬菜應有盡有。
而食堂的工作人員大多數都是街坊鄰里,大家相互熟識。因此,即便不認識的人,也會抱著一份善意去相互稱呼,比如叫“大娘”或者“叔娘”,叫“叔叔”之類的稱呼,就能讓自己得到想要的菜。
如果飯不夠,還可以請求大娘多盛一些。在這種環境下,分數變得不再那麼重要。
這裡的考核更多關注的是生存技能,比如種菜、種田和廚藝。要說到更重要的考核標準,那就是個人的道德水準。
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的升學標準都更加關注平時的道德表現。因為一個道德敗壞的人,即使成績再好,也無法為周圍的人帶來便利,更無法為國家帶來希望。
這種人被視為破壞分子,誰也不希望菜園子裡出現害蟲。如果出現了,就必須儘早處理,即便只是個卵。
玉竹君不由得感嘆,這種教育方式確實讓人們更貼近生活,更懂得珍惜和感恩。
他開始思索,或許這樣一種迴歸本質的教育方式,才是培養真正有用之才的關鍵。
畢竟,知識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更是為了使每一個人能夠更好地生存,貢獻自己的力量,使得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正在他沉浸在思考中時,青子走了過來,站在他旁邊輕聲問道:
“想什麼呢?”
玉竹君微微一怔,然後略帶剋制地笑了笑,回答道:
“我在想,這裡的教育方式,或許真的能讓每個人都有所收穫,讓生活更有意義。”
青子點了點頭,淡淡地回應:
“是啊,這樣的方式讓我們更貼近自然,懂得勞動的價值。”
兩人似乎都對彼此的觀點表示認同,卻並不多言,默契地繼續前行,湖邊的微風輕輕吹拂著他們的衣襟,讓這一刻顯得如此寧靜。
在離開校門之後,玉竹君與青子道別後,便懶洋洋地往家的方向走去。他雙手插在兜裡,步伐漫不經心,時不時踢起路上的小石子,心裡想著:
“今天可真是個悠閒的好日子,不用擔心作業,也沒人催著我幹什麼。”
天上的雲朵逐漸遮住了太陽,但並沒有完全擋住,只留下斑駁的光影灑在地面。玉竹君恰巧走在這些陰影中。
看著地上被太陽曬乾的路面,他偶爾會踩到幾個小水坑,心中暗自嘀咕:
“連陽光都在和我作對嗎?走了這麼久,就不能讓我好好曬會兒太陽。”
他抬頭望了望天,發現雲朵似乎在跟他較勁,無論他怎麼移動,陽光始終無法徹底照到他。他無奈地搖了搖頭,嘆了口氣:
“老天爺啊,你這是成心不讓我舒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