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部分(第4/4 頁)
自不必說。
第二天一早,張灝接著視察和完善官僚體系,其中重中之重自是幾所軍校,親自擔任校長的灝二爺,故作老成的連續訓話,結合後世的一些演講技巧,利用絕佳口才配合激動的手勢,滔滔不絕的講述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為了民族奉獻終生,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之類的鬼話,哄得無數無知少年熱血沸騰,恨不得立即殺向海外,為了漢民族開疆擴土。
親自訓練最精銳的近衛團,全都配備最昂貴的燧發槍,人員清一色都是孤兒和流民出身的青年,經過半年的反覆訓練和開啟民智,十比一的嚴格挑選標準,都是最忠誠於張灝的鐵血護衛,五百人配備一千支火槍的強大戰力,將是未來保護張灝人身安全的最有效保障。
一支千人規模的騎兵部隊,每人可以攜帶裝滿火藥的四支燧發槍和強弩,史上第一支龍騎兵就這樣誕生在了東方,強大的機動能力和獨特的戰鬥方式,將是未來打通通往歐洲的商路上的最強武力。
“把槍給我。”
張灝伸手接過一位士兵手中的燧發槍,採用木質把手和熟鐵槍管,都和後世的步槍很像,透過螺絲等方式固定,在藥房中新增少量黑火藥,都是直接採用顆粒樣式的,隨手拾起一名軍士的彈藥包,取出用硬紙包裹的火藥和鉛彈(透過高塔把鉛汁灑下,下落過程中會自動冷卻散落成一般大小的彈丸,簡單易於大規模製造。)
把彈丸灌入槍管內,用木製槍條積壓出空氣,張灝把火槍翻轉過來,用拇指毫不費力的拉開擊錘,舉起槍朝著遠處勾動扳機,鐵質擊錘瞬間撞擊在鐵鼓上,擊錘上鑲嵌的燧石瞬間迸發出火花,立時點燃藥房中的引火藥,碰的一聲響,長長的槍口噴出火舌。
張灝不滿意的把火槍隨手一扔,自有一名士兵伸手接住,身邊又有人遞上來裝好彈藥的火槍,響聲連連,一連開了七槍。
“繼續改良,可惜一個月只能造出三十支火槍。”
張灝搖搖頭,好在下一批槍管會由中原送來,不然憑藉現有的工藝水平和成熟工匠,沒有幾年時間的改良,根本無法大規模生產火槍出來,至於近代的步槍,即使知道其中的結構,但張灝想都不敢想。
心中一動,張灝朝著幾位工匠吩咐道:“在槍口下方想辦法安裝上戰刀,就是長形匕首樣式的刺刀,一定要牢固鋒利,那樣就能拿著火槍與異族肉搏,不用擔心開不了槍被敵人接近了。”
第290章 二爺回京
第290章二爺回京
回到闊別一年多的京城,景物依舊,繁華仍在,但好像一別三十載一樣,令人心生感慨。
把臺南象徵性的交給福建府管轄,幾次上書誇大當地的煙瘴和物資匱乏,總之把海外蠻荒形容再惡劣不過。
福建巡撫親自去了一趟臺南,見識到當地的土著民族的生活狀態,刀耕火種,獸皮加身,一個族群連個鐵鍋都缺乏,恰巧趕上洪水爆發,嚇得巡撫大人立即坐船跑回福建,並上書朝廷,言不過海外一小島而已,蠻夷遍佈,性情悍勇,氣候惡劣,不服教化,實在是取之無益,棄之可惜。
這事很快平息對於張灝的種種不利傳言,兼之本人已經返回京城,言辭懇切的請求朝廷鼓勵流民開荒,給百姓以活路云云,情願一生滯留京城無所事事,也要讓百姓在荒島安居樂業。
可惜榮國公的萬言書好像石沉大海,朝廷對此不置可否,一邊不鼓勵百姓遷徙,一邊嚴禁鐵器入臺,臺灣島不過十萬漢人百姓的村落,並未引起朝廷的一絲興趣,缺衣少食的流民百姓,只是被正統皇帝下旨減免五年賦稅。
冒死趕赴海外蠻荒的十幾位官吏,被張灝用重金和上百畝田地收買,每日在澎湖列島飲酒作樂,偶爾登臺走馬觀花的巡視一圈,根本對於治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