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部分(第1/5 頁)
從元皓的居所離開,文丑醜回到自己的住處,思索元皓今日對自己吐露的心扉,思索這些天元皓下達的幾個命令,突然恍然大悟:“原來陛下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這些倭國人分裂,然後衰弱……將自己的手段飽含在冠冕堂皇的德政之下,果然是殺人不見血啊。”
文丑醜嘆息這,心中對元皓的佩服越發強烈了。
他想得沒錯,這些日子元皓下達的那些命令,就表面上看去是一回事,可實際上卻又是另一回事:
首先,元皓下達了勸學令,下令將倭國各大世家、豪門、門派的弟子,只要是十歲以下的都必須送入於大阪城中建成的學宮進行啟蒙。啟蒙之後,學宮會擇其優異之人送入中土學宮進行修行。
大阪的學宮據說被分為文武二道,而就元皓的講解來說,讀文者的地位卻是遠在習武者之上。
重文輕武,弱倭國人之風,這是元皓定下的第一條“毒計”。這條“毒計”是包含在教化倭國精英,讓他們知廉恥懂禮儀的基礎之上。
而元皓的第二條法令,則是分封令,元皓將倭國領地全部分給了倭國的這些投降者,讓他們統領地方。
元皓給這些分封者以巨大的權利,在平時他們只需每年供奉大明領地內四分之一的產出就可以了這是公佈於天下的國稅,元皓讓所有倭國人都知道,大明的皇帝並不貪婪。
大明並未插手倭國的內地,倭國百姓面對的還都只是他們他們原本的那些人。也就是說那些人如果因此而做了什麼事情,那倭國的百姓也只是仇恨他們,並不會將大明人給恨進去。
至於分封的下去的結果,那些得到領地的人會發現除了自己的老窩之外,自己的周圍往往都是和自己不怎麼對付人。
不對付,就會有矛盾。而現在這些是矛盾,那以後說不定就會變成仇怨,變成戰爭的理由。
這便是元皓的第二條“毒計”。
除此之外,元皓還下令實行“爵城制”,即你擁有怎樣的爵位就擁有建造怎樣城池的能力。城池的各項規格又都有各種各樣的規矩,有些規矩往往需要更多的奇珍異材,以及更多的人工。
這絕對是一個大工程,而在風雲這樣的古代,各項技術還沒發展到一個機械化地步的時候,想要做這種大工程無疑是極為“國力”的,而國力消耗的結果就是讓那些所謂的國主變得更加“貧困”!
與此同時,元皓還向那些國主推銷各種工業化的奢侈品。這些東西,算上原材料和人工費,以及別的一些成本,在元皓的統計中算不得什麼,可是因為產品本身的精緻和閃亮,賣給這些倭人卻能夠賣出好價格。
元皓說這些東西有格調,能夠擁有就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以此來推動這些東西流傳。而這些東西流行的結果,就是讓這些人的錢包又癟了癟。
總之,元皓就是用各種有的沒有的手段儘可能的搜刮這些國主的口袋,讓他們變得貧窮。
在沒了金銀之後,還有各種森林樹木和礦產,而沒了礦產之後,還有田地裡的產出,還有人口本身倭國的妹子總有幾個漂亮的,雖然身高不怎麼樣,但那一股風韻和嬌小卻也頗得某些人的喜愛。
元皓指使的商會的胃口是多種多樣的,總不至於讓他們沒東西可賣。而他們不斷賣出的結果,自然就是讓自己的領地越來越顯得貧瘠。
而在這一系列的貧瘠的背後,元皓對他們還開了一個“仁慈”的口子,允許倭國百姓以自賣其身為手段,成為中原人的奴僕進而離開倭國。
現在的中原人口也不過兩個億左右,比之元皓所知的後世,那是大大的不如,中原雖大,可南北邊疆和西域都還有需要開拓的地方的,這需要大量的人口。元皓有意將願意為奴的倭人充實邊疆,用以開拓人煙稀少的偏僻之地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