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戴森球計劃(第1/2 頁)
李揚的戴森球計劃,拍板決定以後,整個桃園集團立馬開始運轉起來。
原材料採購、裝置建造等部門立馬加班加點開始執行。李揚打算採用模組式建設。
就是在地面上先把各個模組建造好,然後再運輸進太空中進行組裝。
當然,最重要的是把地面上的物資運上太空的過程。李揚的依仗只有那50艘鵜鶘號運輸飛船。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訓練,特遣隊一營已經能夠熟練操作了。
值得一提的是上次來參會的國家智囊團代表黃文隆雖然在會上沒有發言,但是回去後如實地向上級做了彙報。
上級表示對李揚的“戴森球計劃”很感興趣,並且表示要入股。李揚當然不能同意,對於自己的資產必須牢牢地握在自己手裡。
上級也沒有失望,並且表示會全力支援李揚的計劃,並且表示會在政策方面給李揚大開綠燈。
隨著李揚的一聲令下,整個桃園集團立即開始運轉。在秦思遠博士的主持下,一臺臺強大到逆天的裝置被設計出來,最後由後勤裝備中心生產出來被放進後備倉庫暫時儲存,只待被直接運送進太空進行組裝。
李揚見準備工作已經差不多了,就下令開始進行第二階段工作。就是把材料運進太空軌道上開始組裝。
在一陣鞭炮聲中,第一艘鵜鶘號運輸船開始起飛昇空,然後一艘接著一艘的一共50艘鵜鶘號排成了一串長龍飛向天際。
每一艘鵜鶘號的貨倉中都裝滿了裝置和材料,還有幾名科學部的科學家或者安裝人員。
當然了,安裝人員暫時由特遣隊的戰士客串的,因為短期內又能夠進行太空行走又懂得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的技術工人可不好培訓,只能一步一步地來。
為了內部成員的安全考慮,科學部的科學家給每架鵜鶘號都安裝了慣性補償器和力場發生器,使得飛船的能耗大大增加,為了維持續航,又只能大量攜帶燃料,這就導致了只能減少貨物的攜帶量了,導致原本能夠載重70噸的運輸量減少到了30噸。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大不了多跑幾趟。然而慣性補償器和力場發生器這兩件裝備又是必不可少的。
慣性補償器是用來在飛船進行超大加速度飛行時保護乘員和貨物的。
力場發生器是一種能量保護裝置,在飛船表面形成一種力場,能夠有效彈開宇宙中的各種射線和小型隕石的。
這裡有必要提一下戰士們身上穿的宇航服。這也是科學部的最新產物,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在腳底部也安裝了力場發生器,能夠生成模擬地表的重力,能夠有效地消除內部人員由於處於失重狀態引發的不適。
太陽能電站選定的位置是距離地表1萬公里的軌道上。這是經過科學院科學家經過大量計算的結果,一致認為這裡是最適合的位置。
鵜鶘編隊很快來到指定的位置。在小玲的精確計算和現場科學家的指導下,安裝工作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首先安裝的是骨架,直徑達1米的特種工字鋼被從鵜鶘號貨倉上卸下來,後由鵜鶘號鼻下的工程夾具進行組裝連線。將來的各種外掛裝置等等都要在骨架上安裝。
很快第一批元件就安裝完成了,鵜鶘號船隊掉頭返回地面準備進行第二趟的運輸。下一趟將會換一批船員進行。李揚採用的是人歇船不歇的方式進行。
第二趟運來的不只有骨架材料,還有一個“房子”。對,就是字面意義上的房子。
這是作為控制中心的存在,各種監控儀表的裝置和人員都會被安置在這裡。
這最為控制中心的房子當然也是在地面上生產好的模組,只需在這裡組裝並且固定在龍骨上就可以了。
從第二趟開始,安裝工地上就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