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2/5 頁)
,也是臨時把他從臺灣請回去寫的。
《死角》是香港最早把拳腳功夫融入現代時裝背景的電影,開了一代先河,也捧紅了姜大衛和狄龍這對黃金搭檔。
《愛奴》是楚原加盟邵氏後,第一部拿得出手的電影,雖然票房一般,但極為前衛的內容,引起國際電影界的關注,在英國和法國都受到好評,有人甚至稱之為“年度世界十大電影之一”。
這位是華語編劇界的頂尖人才。
不過沈衝聯絡他,倒不是為編劇的事——他還沒有考慮好獨立做導演後,Chu女作該選擇什麼型別的電影。
聯絡他,是因為舒明介紹邱剛健從***立藝專畢業後,先是在《現代文學》做編輯,接著創辦了電影雜誌《劇場》季刊,堅持了三年,最終無以為繼,才跑到香港來做編劇的。
唐書璇的《大特寫》,開啟了香港電影新浪潮的序幕,而邱剛健的《劇場》,則是臺灣新電影運動的起點。
()免費電子書下載
創辦《電影時代》和《第一電影評論》的經歷,沈衝深刻的感覺到,在資訊匱乏的時代裡,想要快速有效的插手一個行業,辦媒體是最快捷的方式,可以方便的挖掘人才,聚攏人脈,掌握行業動態,擴散影響力。
既然邱剛健辦過雜誌,那就再辦一次好了,正好可以把魏景蒙的題字用上,辦個《電影時代》臺灣版,讓這本雜誌做個明燈,把那些飛蛾都吸引過來。
見面的地點,是段鍾潭安排的一家西餐廳,環境優雅,餐廳中央有個舞臺,就餐時,還有歌手現場演唱。
沈衝也不拐彎抹角,寒暄過後,開門見山的說明了來意,然後問道:“邱先生覺得如何?”
“沈先生,你要投資辦電影雜誌,我舉雙手贊成。”邱剛健人到中年,說話間沉穩有力,“但是我覺得辦《電影時代》的臺灣版,不如辦《第一電影評論》的臺灣版。”
“為什麼?”
“香港很自由,除了邵氏嘉禾,還有大大小小的幾十個獨立製片商,想拍什麼就拍什麼,所以每週都有新聞可以做。”邱剛健放下刀叉,說道:“而在我們臺灣,沈先生,我現在就可以給你寫個新聞稿,然後每期雜誌照著發就行了,連記者都不需要。”
“哦?”沈衝詫異,問道:“什麼樣的新聞稿?”
“談談談,談戀愛;愛愛愛,愛美女;打打打,打壞蛋;殺殺殺、殺**;恨恨恨、恨日本;罵罵罵、罵滿清。”(注1)
段鍾潭在一旁大笑,沈衝也為之莞爾。
“這是事實。”邱剛健沒笑,說道:“臺灣只能拍這些東西,而且採編新聞還要審查,很麻煩,所以我建議沈先生不如投資做《第一電影評論》這樣的評論雜誌。”
“既然臺灣電影內容都被固定死了。”沈衝說道:“做電影評論雜誌也沒什麼市場吧?”
“那倒未必。”邱剛健解釋道:“題材是限制死了,但內容還有探討的餘地,同一道菜,油鹽醬醋放的順序不同,火候不同,味道肯定也不同。”
“邱先生的意思,是做一本以探討電影藝術為主的評論雜誌?”
“是的。”邱剛健痛心疾首,說道:“臺灣報紙上的那些影評,要麼歌功頌德,要麼破口大罵,他們不看電影本身,只看後臺硬不硬,如果沈先生能投資辦一本中立的電影評論雜誌,對臺灣電影業功德無量。”
()
“但是做這樣的評論雜誌,讀者是不是太小眾了?”
“廚子水平高了,食客才會多嘛。”邱剛健沒覺得不對,說道:“好的影評雜誌對電影人有監督促進作用,電影人水平進步了,電影質量就會提高,電影質量高了,看電影的人自然會多,看電影的人多了,到時候買雜誌的人也會多起來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