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登州城破(四)(第2/3 頁)
鬥,學識驚人,但是打仗卻並不讓人放心。準確的來說就是---喜歡坑隊友。
還記得大淩河畔的祖大壽嗎?
人家萬分火急的時侯,張副總兵率領支援部隊躲在皮島晃晃悠悠,崇禎皇帝多次催促,人家來了一句:大風一直刮不停,船舶開不出港無法支援。
關鍵不知道什麼樣的大臺風能刮一個多月之久?
所幸崇禎長在深宮,可能確實對沿海天氣並不熟悉,但是半信半疑之下,還是讓張燾趕緊滾回登萊。結果人家三天就到了。
只要不去前方送死就行。
張燾運糧團隊的失約,導致了一連串的嚴重後果。
從崇禎四年七月二十七到十一月初九,長達百餘日的封鎖圍攻,造成了大淩河城內的糧草嚴重不足,可憐了無辜的民夫多為其他官軍的腹中之食。大淩河城內並非沒有勇將,並非沒有忠臣,但是飢餓的折磨讓普通人無法堅持。
這場大敗使大明遼西精銳一掃而空,造成大明朝廷有史以來最高階別的投降將領出現了,那就是祖大壽總兵。
雖然後來他又反正回到大明的懷抱,但是遭遇坎坷不斷,乃至於後來又被迫投降清庭。很多人因此認為稍晚出現的巢丕昌投降才是投降的總兵級第一人!但是實際上不管是不是出於真心,大明晚期第一個向敵人下跪投降的總兵就是祖大壽。
從此以後,大明高階將領的骨氣漸漸消磨殆盡。
崇禎四年,無疑是明清關係的重大轉折點,這一年是清庭對大明的全面進攻的開始點。這一年一大批大明精忠勇士殉國。
祖大壽殺害副將何可剛,最後卻能安然無恙,還升職了?就像袁崇煥無權殺害毛文龍一樣,祖大壽有什麼權利膽敢殺害拒不投降的何可剛?行為一樣,但是結局不一樣,朝綱紊亂如此!
所以至此以後,願意為大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是越來越少!跟前期普遍的前赴後繼完全不一樣了。
儲存實力,明哲保身,甚至踴躍投敵的卻是越來越多,不勝列舉。
就像隨著祖大壽的投降,祖可法、祖澤潤、劉天祿和張存仁等七十餘大將跪在何可剛的屍體旁,向曾經的敵人首領皇太極(注1)頂禮膜拜,搖尾乞憐,而這些人很快都會成為敵人的馬前卒,為清人的入關推進併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這一戰,大明軍人的脊樑,斷了。
當然也有那麼一群人,卻是明知結果但仍然努力逆天而行,卻是一片公心,卻是矢志不渝,卻是奮鬥到底,比如張可大、盧象升、閻應元、陳明遇、李定國等等。
這些人,我們稱之為中華民族的——脊樑!!!
張燾副總兵的“光輝”歷史就不一一列舉了,雖然戰績並不光彩,但是畢竟為帶兵多年的宿將,多少的警惕性還是有的。
所以大營門口倒也有衛兵檢查進出。只是站崗的衛兵,看到新上任的把總大人到,趕緊敬禮,看過令牌後直接放行了。
這位把總來到了城中城隍廟外,有一個叫花子塞給他一個紙團,躲進巷中開啟看過後,把紙撕碎,撒向了路旁的臭水溝中。本人立刻往護城河邊趕去。
登州城內,黑水和密水交匯成一條大河流出城外,河流旁的柳樹下,因為偏離城門樓,來往行人很少。這位把總輕輕摘了一根長柳條,折成一個彎圈圈,然後重新掛在了柳樹上,猶如頑童一般。
只見一個灰衣短裝的精壯漢子來到了這位把總身旁,輕聲吟道:
明心朗觀,轉正法輪,獅吼雷音醒世界;
把總轉過頭,打量了一下來人,輕輕作答:
慧日高升,登寶連臺,慈雲佛雨潤群生。
精壯漢子:來人可是吳進興吳把總?
吳進興回道:正是在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