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5 頁)
己雖然是外行,但也有優勢,“你們是做專業研究的,寫書時會想,這麼淺顯的事情讀者肯定懂,所以書寫得很專業。但我保證,這本書外行都能看懂,因為我就是外行,寫什麼東西都得自己先弄懂。”
不久前,易中天曾表示要退隱江湖。昨天易中天告訴記者,自己眼下已經逐步減少對外應酬的事情,“不接新活,只還以前的欠債,不過現在也還得差不多了。”也因此,他稱自己現在跟處於風口浪尖時相比“舒服多了”。
北京娛樂信報 趙明宇
易中天:我為什麼要寫《成都方式》(1)
選自《經濟觀察報》
是方式,不是模式
作為國務院設立的“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成都一直備受關注。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的一些朋友,也希望他把自己寫的《成都方式》拿出來出版。
“品三國”的易中天為什麼會關注成都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他為什麼會寫《成都方式》呢?
“這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易中天對記者說。
2005年7月底,易中天應雲南有關方面的邀請,到騰衝參加滇緬抗戰博物館的揭幕儀式。隨後又應四川省攀枝花市政府的邀請到了攀枝花。回廈門的時候他不想再走昆明,就到成都繞了一下。朋友談起成都在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中摸索出來的一些具體做法,引起了易中天的很大興趣。
作為成都市的規劃顧問,易中天曾聽說成都要搞城鄉一體化的統籌發展,但最初並沒有引起這位人文學者的關注。這次到成都一聽,原來成都不僅僅是在推進城鄉一體化,而且還致力於建設基層民主和打造規範化服務型政府。他在成都停留下來,對變化中的成都進行了近距離的觀察。
他像一個記者一樣到處參觀、訪問、座談,然後將所見所聞一一記錄下來;還寫下了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兩個月後,當國慶節臨近的時候,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節目組找到易中天,請他去講三國,他才結束了自己的“記者”生涯。名聲鵲起的易中天,日程安排得滿滿當當,成都的見聞也就沉睡在他的電腦裡。
今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成都市、重慶市設立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成都的改革實驗一度成為熱點話題,這才有了出版《成都方式》的動議。有人聽說後,當面問易中天:“聽說你有一本《成都方式》,講不講打麻將等休閒?”原來讀過易中天的《讀城記》的朋友,以為他寫的是成都的生活方式。
也有一些來自學界的質疑:“一個在電視臺講通俗歷史的人,不研究經濟問題,不研究‘三農’問題,講什麼城鄉一體化、基層民主建設,豈非咄咄怪事?”
難怪易中天的一個朋友說:“當大眾傳媒把易中天炒作成為一個‘學術明星’、‘學術超男’的時候,其實也把他異化了。人們已經忘記了他本來是一個出色的學者。”
而易中天則說:“人文學科的終極目標就是人的幸福。作為一個人文學者,我研究美學、文學、歷史、美國憲法,兩年以前又關注中國大西南一個城市的變化,其實一以貫之的是對人類幸福的關懷。”
訪談我的觀點是不要什麼“共識”
經濟觀察報:2005年的時候,人們都在很熱烈地談論一個話題——“北京共識”,您當時注意到了嗎?
易中天:我注意到了。當時,國際上好像就想搞出一個東西來,實際上是想探索一下第三世界發展道路的問題。
經濟觀察報:也就是解決第三世界國家怎麼成功轉型,怎麼成為一個現代化國家的問題。
易中天:“北京共識”應該追溯到“華盛頓共識”,因為“華盛頓共識”破產了才有了“北京共識”。“華盛頓共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