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1 章(第2/4 頁)
生以為他不願搭理自己。行過太極殿外的石拱橋,方聽尹真低聲道:“舅父上月已過身了。”
嚴蘭生聞言,腳步猛地一滯。
他隨軍去幷州近兩個月,未聽聞此事,忙凝望尹真神色,正色道:“蘭生不知此事,請堡主恕罪。堡主……節哀。”
尹真垂下眼皮。
舅父的身子一直不好,他早知這一天早晚會來,反而是子嬰託付唐氏商鋪尋來有價無市的珍貴補品,硬是將油盡燈枯的舅父又多留了兩個月。
舅舅此生最大的心願——想親眼看他穿一回喜服,也已達成,他老人家是含笑九泉的。
臨終之時,他還唸叨著子嬰的好處,叮嚀他斷不可忘恩背義。
縱使舅父不說,尹真也分得清人心好歹,這輩子子嬰但有用得著他的地方,他絕無二話。
接下來的一段路,嚴蘭生終於消停了。難為他巧舌如簧,也有這吶吶失語的時候。
宋統領帶領幾人來到東宮,一稟才知,簪纓正在西閣議事。
謝榆道:“文人議事,我一介武將插不上口,且莫打擾女君,我在此等候散會再進去拜見便是。”
尹真也不著急,東宮的掌事姑姑得知他身份以後,卻不敢怠慢,將女君的這位義兄安排在龍大將軍宿的殿宇鄰旁,請他暫歇。
嚴蘭生默默注視尹真的背影隨宮人拐入御道濃蔭,消失不見,方回了神,一個人暢行無阻地進了內苑。
門扉閉闔的西閣外,芭蕉成蔭,有幾名侍衛駐守。嚴蘭生才登階上去,隱隱便聽見門裡透出一道熟悉的嗓音:
“下官以為,察舉制不如策舉制。”
原來,北朝世家歸附以後,廢除九品官人法便勢在必行了。而今北地與南朝的僵持還沒有個結果,卻不耽誤治理淮水以北的疆域,西閣今日商議的,便是以何等新政選取人才。
衛崔嵬涵泳於玄儒兩道之間,往來無拘泥,骨子裡卻還有保守計程車大夫情懷,主張恢復漢時的察舉徵辟。
具體的舉措便是利用各州太守令尹,尋訪當地的秀才孝廉,不再以家世為憑,但凡有德有學者,皆可舉薦至中書省。
沈階卻不苟同,這才有了嚴蘭生聽到的那句話。
按理來說,衛崔嵬德高望重,又是提攜他沈階的半個老師,沈階此語,實則有些失禮。
() 西閣內寂靜了一瞬(),文僚們彼此交換眼神。
座上?()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簪纓穿著一身縞羽色家常紗襦袍,沒有繡花紋飾,白玉簪珥,配月白腰絛,在盛夏天氣裡看著就沁涼。她聽了沈階之言,不動聲色,指尖敲了下案上涼茶盞子的杯沿。
“何為策舉制?詳細說一說。”
衛崔嵬也笑著等待這年輕人的看法。
沈階即從袖裡取出一道奏疏呈上,在簪纓閱看的同時,他解釋道:
“所謂策舉,便是朝廷分科考試,以出題答卷的形式選取人才。譬如可以分為四書經義、利民國策、詩賦、算籌等科目。天下學子報名赴試,之後再請名儒耆老封名審卷,便能做到公平無假,一目瞭然。學子不必看出身家世、年齡容貌,但憑真才實學說話,朝中因材錄取。”
有晉以來,這種取士的方法還前所未有,一時間閣內議論紛紛,簪纓不由陷入深思。
有人疑議:“也就是不論德行,唯才是舉?”
沈階道:“仁孝二字,是君子立本仁主治國的底色,以此為方略固然不差,然而這經久的說法歷經數朝後,已演變成為了仁孝之名而仁孝,以致臥冰求鯉、埋兒奉母等等故事不絕於耳,廣為傳揚,此豈非虛偽矯飾之極?察舉之官,風聞鄉里賢事,怕失賢才便請為上賓,卻也難以確保真偽,加上久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