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回 祈和與投降無異 待糧盡不戰屈敵(第2/4 頁)
出部分糧食給他城,傳話給楚賓將軍,軍中少糧讓他無論如何要多捱一陣。”
“中軍官,去阿薩德那裡傳本將軍命令,讓其撥出3萬石軍糧供應巴赫拉姆-楚賓將軍。告訴那催糧官帶話給楚賓將軍,這是最後一次本將軍給他供糧,若再缺糧自行解決。”
“是,大將軍。”中軍校尉應畢轉身便出府去了。
“阿曼尼先生,方才說到罷戰求和一事,本將軍思量再三覺得也只有如此了。就算不計較本處的護教教徒,要想讓巴赫拉姆-楚賓和本將這近百萬大軍不至餓死也只得求和。再若打下去,我波斯大軍雖人數佔優也是必敗之局。但不知隋國那邊能否答應停戰?”
“唉!勢弱求和與戰敗無異。大將軍啊~你可想好~大將軍手中軍力可是我波斯帝國最後的一點戰力。求和雖可保住百萬將士性命,亦可保全兩百萬教廷大軍,但卻將我波斯復國的最後希望葬送掉了。”
阿曼尼邊說邊涕淚不止。
“啊?這~且容我再想想。”
沙赫巴勒茲聽罷阿曼尼涕血之言,頓時呆愣,甚至不敢再細想下去。
現在沙赫巴勒茲將軍面臨一個常人無法想象的困局,他的決定足可定格一個延續數百年輝煌帝國的命運。
他知道,自己若此時停戰求和無異於戰敗請降。
“自己加上巴赫拉姆楚賓將軍手下將士還有近百萬之多,就這樣放下武器了嗎?帝國的前途又在哪裡?但戰局卻又實在是過於危難,數百萬大軍幾乎陷入餓斃階段。人都死了,繼續抵抗又有何意義?”
沙赫巴勒茲越想越覺得苦不堪言,他實在是不敢去面對,也實在是背不起自己求和之後帝國所面臨的結局。
一連數日,沙赫巴勒茲將軍都獨自矗立在一座積雪尺厚的山丘之上,面無表情的望著泰西封城方向一動不動,任由飛雪撲撒全身。
木爾加布河西岸。
李世民正站在一塊巨石上舉著望遠鏡觀察著對岸的馬爾吉安那城一動不動的,渾然不覺雪花已落滿全身,猶如人形雪雕一般。
自泰西封城面見聖上回到木爾加布河畔前線軍營已經一個月了。
“謹守木爾加布河西岸沿線,嚴密封鎖,不使一糧一物偷送過河。如此,無需進剿,對岸波斯大軍最多苦撐三個月便會因冬季馬缺草料,人缺食糧而全線崩潰。”
李世民還清晰的記得一個月前在泰西封城臨時行宮辭別恩師楊廣時,恩師指著波斯地圖那條由北向南貫通波斯國土的木爾加布河對自己說的這句話。
他聽進去了,也是照樣做的。只是到現在已經過了一個月了,對岸那座堅城仍未出現一絲異常,反倒是城上波斯大軍趁自己大軍守而不攻之機不斷加強著城防。
如今,原本不甚高大的馬爾吉安那城已然成為了一座城高牆厚易守難攻的堡壘了。
一條尚未冰封,水流湍急的大河;
一道不再開啟城門的高大城牆。
讓隋波兩軍都無法相互探悉到對方的實情。
“波斯大軍軍糧現在還剩多少?能夠維繫多久呢?”
這是近段時間以來李世民心中始終無法解開的謎團。
他渴望能從望遠鏡中看到城頭上波斯守軍士氣的衰落;
渴望能看到城裡更少飄起的炊煙;
渴望能看到波斯軍民出城採挖野菜或啃食樹皮的場景。
但這一切都未發生。
“大帥,雪越下越大了,遠處也看不清了,不如先回大帳計議。”
徐茂公話音突然在李世民耳畔響起。
李世民這才緩緩放下有些僵硬的雙手,拿著望遠鏡小心的轉身走下巨石。
“徐軍師,對岸可曾有訊息過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