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2/5 頁)
也漸漸消失。
就連蕭逸自己也沒料到,互相制衡了這麼久的僵局,被不顧一切打破的原因,居然只是一個小宮女的性命。但他卻只是淡淡道:“皇上什麼事都可以責怪我,有關小絹,你卻怪我不得。”
容若冷笑:“說得真對,在攝政王眼中,一個小宮女的性命,算得了什麼?”
蕭逸搖頭:“皇上,今日既說破了,我也和你明說。我這一生殺人無數,該殺的、不該殺的,手中沾的血已經不怕再多,威逼利誘的事,我不是沒做過,迫人為我而死的事,只要必要,我也不會猶豫。
小絹的事,今日既到了這個地步,若我真有失仁背義的地方,承認了也無妨,可偏偏她的事,天地之間,沒有人有資格責怪我。”
“蕭逸,你不必強詞奪理,一個活生生的性命因為你的計劃而死,我不信她完全心甘情願,無怨無尤。”容若激憤之色,溢於言表。
“小絹正是心甘情願、無怨無尤,而且,我若沒有猜錯,她至死,都是感激我的。”蕭逸冷冷地笑,就連眼睛裡也滿是冰冷的笑意。
“皇上,你可能還沒看小絹的卷宗吧?小絹原名鄭素秋,是江中太守鄭昭的女兒,自小熟讀詩文,孝義無雙,是名揚於外的才女、孝女。江中鬧蝗災,鄭昭上報災情。可是,同樣鬧災的四方鄰郡官員,怕吏部考查,有損政績,全都隱災不報,只有他一人上報的災情,朝中無人相信,不肯理會。江中百姓民不聊生,鄭昭無奈,開官倉救濟百姓。私分皇糧,其罪滔天,鄭昭被斬,夫人發配到邊關給披甲人為奴,獨子發配北方苦寒之地,女兒因才名而被選入宮。我回京掌管朝政後,偶爾清翻舊案,發現此事,覺得古怪,便派人徹查,然後為鄭昭平冤昭雪,令人赦回他的夫人和兒子,又入宮告訴小絹。小絹感我恩義,不肯從赦出宮,要在宮中為我出力。後聽說我為蕭性德之事煩憂,有人出下毒之策,又恐被追查,小絹挺身而出,願擔巨任,一死相報。從頭到尾,我沒要求她做任何事,我只是沒有拒絕她自己願意做的事而已。”
容若不甘心地張張嘴,卻說不出反駁的話。
無論蕭逸為鄭昭平反是不是出於私心,他還了一個好官以公道,並救回了人家受苦的夫人和兒子。小絹是個孝女,這樣天高地厚的恩德,豈能不報。縱然蕭逸派人赦小絹出宮,根本是假惺惺用恩情困住她,也沒有人可以怪蕭逸。
若有選擇,小絹就是粉身碎骨,還要求蕭逸平反的,何況蕭逸主動去做。更何況他從頭到尾,不會說一句逼迫的話,一個誘導的詞,更不會有任何脅恩以報的表示。一切一切,全出於小絹自願,無論這樣的自願是不是蕭逸暗中引導的,蕭逸自己已經立於無可指責的地步。
能怪他什麼?怪他不該為鄭昭平反,不該救回鄭夫人和鄭公子,不該親自去告訴小絹喜訊,不該在小絹流著眼淚的苦求表白下,一個不忍,就給了她一個回報恩情的機會。
而且,小絹若真是個讀書知禮、懂天下事,又受父親影響而心懷百姓禍福的才女,她更會選擇去推倒一個昏君,而讓賢明的攝政王登上皇位的事來做,哪怕為此去死,心中也必無悔無恨,甚至到死都感激蕭逸。
容若憶起小絹臨死時的從容鎮定,自知猜了個八九不離十,心中一陣鬱悶。
蕭逸這件事做得太妙了,妙到,小絹至死仍感激他,而容若也沒有證據來指責蕭逸一開始就存了利用之心。
這種事他心中覺得不好,卻不能說蕭逸完全不對,他自知自己絕對不會做,卻又找不出理由來指責蕭逸。他心中的鬱悶憤恨越來越深,卻又深深明白自己的想法,自己對生命的看法,自己對是與非、對與錯的執念,永遠無法和蕭逸,或是這個時代中任何人真正溝通。
這樣深深的無力感,讓他痛苦得想要抱頭大叫。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