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5 頁)
行星生命的壯麗史詩,完全捨棄了太空劇的結構;而後者,則在語言上進行了新的嘗試。
威廉森是個標準的榜樣式的作家,他在繁忙的創作之餘,更以一種令人敬慕的精神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56歲時.他獲得了博士學位,並在新墨西州大學教現代小說和文學評論,直至1977年退休。這期間,他努力促使科幻成為一門正式的理論學科,為提高科幻文學的地位做出了貢獻。1976年,他被世界科幻小說協會授予科幻大師獎,兩年後又被推選為美國科幻小說作家協會會長。
70年代和80年代,威廉森以《月亮孩子》(The Moon children,1972)和《天網墜落》(Lifeburst,1984)等作品贏得了各方面的好評,尤其是前者,可以說是威廉森成功超越自我的象徵。
進入90年代,威廉森仍保持著旺盛的創作力,不斷有新作問世,《灘頭堡》(Bcachhead,1992)、《月亮魔鬼》(Demon Moon,1994)、《黑太陽》(Black Sun,1998)均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它們充分證明了一個老牌科幻大師旺盛的令人敬畏的活力。
從1928年發表第一篇科幻小說至今,威廉森已經連續寫了74年。他是從事科幻小說創作時間最長的作家,其作品不僅想像宏大,更以生動新奇、讓人慾罷不能的情節取勝。威廉森的這一特色在《黑太陽》中有突出的體現。
《黑太陽》的故事始於最後一艘“太空播種計劃”飛船即將離開地球之際,這艘量子飛船將帶著最後一群冒險家以波態的方式跨越廣漠的宇宙星空,直到遇到足夠大的引力使它恢復為正常的物態。人們原本想透過“太空播種計劃”將文明的火種灑遍星宇,可是這一偉大計劃的倡導者——太空播種組織,卻已經被妄自尊大的赫爾曼·斯特克和他庸俗的助手欣奇異得一塌糊塗。發射場外,一群極端環境保護主義者想方設法阻止飛船升空。他們買通飛船的安檢主管吉那斯·羅克,在飛船上安裝了一枚炸彈。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想終止“太空播種計劃”。卡洛斯·蒙德拉貢,一個年輕的墨西哥非法移民,計算機高手,懷著他的星際旅行之夢潛入飛船,成了一名偷渡者。斯特克和欣奇在飛船起飛的最後幾分鐘接管了飛船。飛船發射升空,羅克的炸彈也被拆除。不知過了多少時間,量子飛船在一個已經死亡的恆星附近恢復成常態。醒來的人們發現,這顆恆星只有一顆行星——極端寒冷,毫無生氣,但是在著陸的過程中,飛船的探測器卻偵測到一個神秘訊號。飛船上的乘員也發現在行星的冰蓋中央有一組顯然出自外星人之手的巨大建築。
飛船著陸後,斯特克不顧專家們提出的在行星地表下修建生活區的建議,堅持將飛船上所有資源都集中到旨在使飛船再次進行空間跳躍的發射場上。當一些屍骨以及其它陌生的古器物被發現時,神秘的氣氛開始在這顆行星瀰漫,並愈來愈濃重起來。當前往神秘訊號源進行探險的探險隊失去聯絡之時,黑太陽行星上的人們已經沒有多大選擇的空間了……
一系列冒險使《黑太陽》的情節顯得非常緊張。威廉森使用了許多早期科幻中常用的發明,並對它們進行了最新的改進。這部小說沒有現代科幻小說的那種憤世嫉俗和悲觀厭世的情緒,保持了高度冒險和對宇宙以及宇宙探險的驚奇感。威廉森在1975年曾對現代科幻小說中悲觀主義大行其道表示惋惜,並宣誓要在自己的作品中延續樂觀的風格。約翰·庫特在他著名的《科幻大百科全書》中指出,威廉森1992年的《灘頭堡》在主題上與同時代的作品相比散發出“早期科幻的芬芳”。威廉森顯然已經迴歸到他科幻之路的本源,並利用他七十多年的寫作經驗為那些有些陳舊的原料賦予了現代的風味,從而為今天的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