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內閣和地方刺史的調整(第1/1 頁)
第一屆科舉取士,張溫第一,諸葛恪第二,費禕第三。
三人一出仕便是郡守,頗有政績。
周瑜當過益州刺史,自然知道益州的名士。
費禕也相當於半個益州士子。
真正讓周瑜印象深刻地是,費禕在參加南吳慶典時的表現。
他為人節儉樸素,出行從不帶僕役,家裡連一輛馬車都沒有。
沒有馬車也就算了,一般士族家裡都會有牛車。
結果費禕連牛車都沒有置辦,生性瀟灑不羈。
眼看要去參加慶典了,總不能失禮。
費禕只好向好友董允求助,希望能同乘。
董允爽快地答應下來,向父親董和請求車駕。
結果董和派給兒子一輛鹿車,直接讓董允羞愧難當。
士族之間,也是有鄙視鏈的。
最上層計程車族,都是馬車和奢靡的車廂。
大族之間相互比拼,顏面相當重要。
其次是牛車,最後是鹿車。
董允看到鹿車的時候面有難色,覺得就這麼赴宴實在有點丟人現眼。
費禕卻從容走前先上鹿車,董允只好跟上。
等到慶典宴席時,大族的馬車、牛車金碧輝煌。
他們的服飾更是綾羅綢緞,珠光寶氣。
董允正尷尬呢,而費禕卻晏然自若。
此等恬靜的心性最為難得,周瑜認為費禕以後必成大器。
孫權也覺得費禕相當合適,最重要的一點是,費禕能活得長久。
天下的形勢,一年比一年複雜。
一個活得久的臣子,對於孫權而言實在是太重要了。
於是經過這一輪調整,南吳的內閣成員將有所改變。
張昭為內閣首輔,周瑜、魯肅、顧雍、陸績、潘濬、孫邵為內閣成員。
孫邵是青州人士,劉繇舊部,他和劉基相當於自成一派。
各地的刺史,也略微有所變化。
揚州刺史,步騭。
廣州刺史,呂岱。
交州刺史,蔣琬。
荊州刺史,張溫。
益州刺史,費禕。
涼州刺史,諸葛瑾。
關中都督,呂蒙。
訊息公佈出去之後,立即掀起士林的熱議。
張溫成為荊州刺史,費禕成為益州刺史,諸葛恪成為王太子孫登的近臣。
要是諸葛恪年紀大一點,說不定刺史也有他的一席之地。
科舉的含金量,一下子飛躍上來。
孫權任命前三名為郡守,已經足夠驚世駭俗了。
現在過去三年,竟有兩名能晉升刺史。
張溫名震江東又是狀元,士族們還能夠理解。
畢竟陸績、顧雍等人,會抬舉他一手。
一向“名不見經傳”的費禕能夠上位,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
雖然費禕也是士族出身,從小跟隨族父費伯仁生活。
伯仁之姑,又是益州牧劉璋之母。
但這點關係網,還不足以支撐起一個“刺史”職位。
這說明一件事,科舉考試實在太香了。
眼看張溫、費禕得到晉升,諸葛恪的心態,倒是相當地平和。
即使他資歷上去了,可還有一個身為涼州刺史的父親。
父子二人都擔任刺史的情況,相當地罕見。
所以諸葛恪倒沒太大的奢望,輔佐好孫登,未嘗不能厚積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