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呂布的封地(第2/4 頁)
呂布帶去華國的人其實也不多,荀彧、賈詡、皇甫嵩、朱儁、都留了下來,有他們的輔佐,呂陽要經營好安國,還是很輕鬆的。
因為趙雲也要去華國,把蔡貞姬和孩子也都帶走了,加上蔡文姬也跟著呂布去了華國,蔡邕乾脆辭了安國副相的職位,也跟著去華國了。
蔡邕一走,鍾繇也不想待在安國了,帶著一家老小,跟著蔡邕一起走了。
丁原也跟著呂布一家人一起走了,安國的三位副相,一下子就全走光了。
荀彧和呂布商量過後,讓袁渙和法正擔任副相,幫助荀彧處理政事。
十月,呂布帶著家眷,離開了海東城,坐上了海船,往華國而去。
在此後的一段時間裡,有許多華國官員的家眷,也開始陸續透過海路,往華國遷移。
華國的國都,設在了羅州北部,命名為華城,是一座新建的城,雖然建得有些粗獷,但是氣勢還是很足的,高大的城牆,給人十足的安全感。
呂布到達華城的時候,已經是十一月了。
這時候,華國的高階官員,都齊聚華城,迎接呂布一行人的到來,連海軍的三位統帥,張遼、諸葛亮、司馬懿都來了,呂布見人來得齊,乾脆就宣佈召開年終大會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華國這邊的封地,都已經分配好了,有功的官員和將士,都分到了自己的封地。
華國的體制,採用的是和夏國差不多的模式,呂布為國王,下設各個部門,負責行政管理,各個封地之主組成議會,負責立法和監督。
和夏國的模式不同的是,在華國,呂布身為國王,有最高決策權。
年終大會上,首先就是正式宣佈,大家所得到的封地。
呂布把自己的封地安置在了羅州,整個羅州,都是呂布的封地。
其餘的文官武將,只要有功勳的,都有封地,可以說,只要在攻打南洋諸島的過程中,有出力的人,基本都拿到了自己的封地。
只不過,有的人功勳多,拿到的封地也大,有的人功勳少,只能分個幾十畝或者上百畝的封地,也就只夠自己一家人種點糧食。
封地分配好了,漢人百姓也安置好了,可以說,華國已經走上正軌了。
這時候,華國的領地上,漢人百姓的人口規模,已經達到了六百多萬了,分佈在華國的幾個州,其中,定州的人口最多,有兩百多萬的人口,佔了華國的三分之一。
那是因為定州的土地並沒有拿出來分封,都是分給了漢人百姓,所以,這裡的漢人百姓是最多的。
宣佈完封地之後,就是宣佈人事的任免。
諸葛亮被呂布叫了回來,擔任宰相,龐統和王粲擔任副相,這三人負責華國的內政。
趙雲被呂布任命為左將軍,高順被呂布任命為右將軍,這兩人負責華國的軍事。
張遼、司馬懿仍為海軍統帥,諸葛亮空出來的那個海軍統帥的位子,則是交給了武安國。
內政和軍事方面的框架搭起來了之後,其餘各個位置需要填充人手的,就交給諸葛亮、趙雲和高順他們去負責了。
自此,華國的各個體系算是都建立起來了。
至於呂布自己的封地,羅州,呂布讓劉巴負責內政,讓廖化負責軍事,開始經營自己的封地。
至於蔡邕、鍾繇、丁原這些人,都想著要養老了,不肯出來做事。
呂布乾脆建立了一個政事堂,把蔡邕、鍾繇、丁原都安排了進去,讓他們有資格參與華國的政事,也算是發揮餘熱了。
華城的王宮,被呂布命名為南海宮,佔地面積極廣,比洛陽的皇宮,都要大上數倍。
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