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摩羅與阿難(第3/4 頁)
爾罕城之東)等地,最終到達貨羅國故地(今蔥嶺西、烏滸河南一帶)。接著,他南下經過縛喝國(今阿富汗北境巴爾赫)、揭職國(今阿富汗加茲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國(今阿富汗之巴米揚)、犍雙羅國(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連的阿富汗東部一帶)、烏伏那國(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區),最終到達迦溼彌羅國(今克什米爾),完成了他的取經之旅。
玄奘的取經路線長達餘里,他歷時17年,經歷了無數的艱辛和危險,最終成功取得了大量的佛經和古籍,並返回長安。他的這次取經之旅不僅為中國的佛教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為中印文化交流開闢了新的道路。】
“道號?原來是道門同仁,老衲有禮了。”那老和尚智凡單掌回禮,然後看著張智臉色紅潤、說話依然中氣十足,慢慢說道:“道長靜坐三天,不吃不喝,此刻看起來卻並無孱弱、無力之感,想必也不是平凡之人。”
“在下遇到一些想不通的事,一路奔行,直到聽到附近的鐘聲,內心頓感平靜,然後不知不覺就端坐了下來,沒想到已經三天了。”張智看了看周圍已經是陽光普照大地,撓了撓頭說道。
“道長與佛有緣,不知是何疑問,可否與老衲一說,也許我可為你釋疑。”白眉和尚語氣平和地說道。
“哦。。我妹妹。。我有一至親之人。。也不對。。。。”張智有些前言不搭後語,想了想,整理了語言,然後才說道:“有一人,我待她如親妹,可是我最近才發現她竟是一個冷血無情之人,更加對他人見死不救,毫無向善之心。所以我罵了她,而她差點掐死我,然後我就跑了出來。。。現在我也不知是該面對她。。還是該繼續逃避。。。”
“哦,難怪你脖子上的指痕猶在,”智凡想了想繼續說道,“不過她終究沒有下得去手,對不對?說明她對你還是有心、有情的,我覺得你應該回去重新面對她。”
“重新面對她?”張智不解道。
“我給你說個故事吧:
在佛陀的時代,有一名佛門弟子叫阿難;阿難作為佛陀的侍者和弟子,經常陪伴在佛陀的左右。一天,天神摩羅為了考驗阿難的修行和智慧,化身為一個美麗的女子,來到阿難面前誘惑他。摩羅使用各種手段,包括美貌、財富和權力,試圖讓阿難放棄佛教的教義,轉而追求世俗的享樂。
阿難雖然被摩羅的誘惑所吸引,但他深知這些只是短暫的幻象,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和解脫。他堅定地拒絕了摩羅的誘惑,並用自己的智慧和慈悲來感化她。阿難告訴摩羅,真正的幸福來自於內心的平靜和智慧,而不是外在的虛幻和迷惑。
摩羅被阿難的堅定和智慧所打動,逐漸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迷惑。她放棄了邪惡的行為,轉而追求佛教的教義。在阿難的引導下,摩羅最終獲得了內心的平靜和智慧,成為了一位虔誠的佛教信徒。”
“大師您的意思我瞭解了,您是要我用智慧和耐心,來勸解我妹妹放棄無情與嗔念,轉而向善對嗎?”張智好像有些理解地問道。
【佛教中的貪嗔痴是三種負面的情緒和行為,它們源於人的內心深處的煩惱和執著。
貪是指對物質財富、權力地位等的追求和渴望;嗔是指因為不滿或憤怒而產生的負面情緒和行為;痴則是指對事物本質和真相的誤解和迷惑。在佛教中,這些情緒被稱為“三毒”,即貪慾、嗔恚和愚痴。它們會導致人們的行為偏離善良和公正的原則,產生種種惡業。】
“善哉,逃避非解決之途徑,敢於直面才是解決之道。道長明白此理,而她也是你的親人,當仁不讓才是。”白眉和尚點頭說道。
“多謝大師一番開解,在下知道了,我也該去找她了。”張智對著智凡老和尚拱手施禮。然後在心裡問道:
“幽蕁姑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