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懵懵懂懂(第1/6 頁)
第四十一章 懵懵懂懂
金磊說:“七歲的福臨懵懵懂懂地登上了北京的金鑾寶殿,這是滿清宮廷政變的鬧劇,讓一個乳臭未乾的孩童做了有上億人口大國的兒皇帝。”邢姬說:“後來的清宮多次上演了這樣的鬧劇。”谷宗義說:“不過封建的俄國也上演過這樣的鬧劇,但是俄羅斯的彼得大帝親政後比中國的滿清皇帝玄燁要高強得多,彼得大帝帶領俄國走向歐洲,變成了向東方擴張的強國,而康熙大帝卻帶領中國走向閉關自守,變成了一個落後愚昧的弱國。”
過了兩天,天賜他們看到,由范文程和洪承疇草擬的兩道告示,在京城內外四處張貼,宣諭天下。一道是“除暴安民”的告示:“流寇李闖,原系故明百姓,糾集敗類,攻陷京城,逼死君主,擄掠財帛婦女,罪孽已極,天人共誅。我大清憫百姓之罹難,興仁義之師除暴懲惡,出民水火!”是安定百姓,籠絡民心的。另一道是“為崇禎發喪三日”的告示:“故明天子身首異處,屍骨尚未殮葬,今令官民為崇禎帝發喪三日,以告慰其在天之靈!”也是收買大明的遺老遺少,黎民百姓的。於是,五月的北京,上演了一場奇異的葬禮,天賜他們小分隊成員都來到大街上觀看。但見紅黃藍白各色各樣的滿蒙漢八旗兵的旌旗迎風飄揚,頭戴紅頂,拖著長辮的大清侍衛們護衛著大明自縊身亡的崇禎帝朱由檢的棺材,緩緩的行進在大街上。范文程、洪承疇、吳三桂、祖大壽等大明的降臣降將,披麻戴孝,跟在棺材後面放聲慟哭。沿街道兩旁,一群群大明的遺老遺少們俯伏在地,哭聲此起彼伏。
送走崇禎的寢宮後,天賜他們回到谷府商議今後行動計劃。天嬌悲嘆道:“這些降臣降將都是大明的叛徒,與其說他們是在為崇禎哭喪,還不如說他們是在哀嘆世事不濟,命運多舛,掩飾自已叛國罪孽,求得心理的自慰。如今,在上億漢族百姓眼中,他們都是一些不忠不義,賣國求榮,大逆不道的叛徒、漢奸,落了個千古罵名,遺臭萬年!而且這些罵名將伴隨他們終生,直至蓋棺定論,死後也無顏面對他們的列祖列宗!”
天賜說:“據我這幾天的觀察,多爾袞進入北京之後,一切重要步署都由范文程、洪承疇等漢臣酌情處理,入關前的滿清政治機構和少數王公大臣已不適應統一天下,君臨華夏的需要。大明原有的政府機構必將成為可以滿足當前需要的最直接,最有利的統治工具。因此,在大明和大清政權變革交替之際,只不過是換湯不換藥而已,也就是說,只是換了個皇帝,其他政府衙門設定都沒有有改變。我看到內閣、六部和都察院設在皇城的正陽門和紫禁城的五鳳樓,也就是午門之間。這裡衙門林立,府部毗鄰,紅頂馬褂的官吏,摩肩擦踵,進進出出,多爾袞坐鎮正中紫禁城的太和殿,透過這些衙門官僚發號施令。‘安民告示’和為‘崇禎發喪三日’兩條措施已初見成效,京畿人心穩定,原明朝舊官吏感恩戴德。剃髮是滿族人的風俗習慣,努爾哈赤建立大金國後,又把剃髮作為歸順與未歸順的官吏將士和平民百姓的惟一區別。多爾袞看到,入關後用剃髮來區分順民和反抗者,遭到了漢族百姓的強烈抵抗,違背了漢族百姓的意願,很容易激起民變。所以多爾袞只得暫且讓漢族臣民照舊束髮,不再強求剃髮。我們還可以在北京待一段時間,等到小皇帝福臨來到北京登基後再作打算。”
鶯鶯說:“圓圓的疙疽病已經開始好轉,燒退了,但脖子上的淋巴結還沒消腫,四肢仍然無力。她的情緒很糟糕,整天以淚洗面,不梳妝,也不思茶飯。我告訴她,吳三桂已經殺進京城,現在已經晉封為滿清的平西王,不日就要出征,圍剿李闖義軍去了。我問她想不想回到吳三桂身邊,她總是搖頭不說話。”
卞文雄說:“她這是犯的心病,吳三桂叛變降清,對她的打擊太大,她不想沾吳三桂的光,落個千古罵名。她承受不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