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頁)
事委員會、戰區、集團軍、軍4級,且新成立之師決定廢旅。2。重新劃分戰區。各戰區司令長官及作戰地區分別為:第一戰區衛立煌,河南及安徽一部;第二戰區閻錫山,山西及陝西一部;第三戰區顧祝同,蘇南、皖南及浙江、福建;第四戰區張發奎,兩廣方面;第五戰區李宗仁,皖西、鄂北及豫南方面;第八戰區朱紹良,甘寧青及綏遠方面;第九戰區陳誠(薛嶽代),江西一部、鄂南及湖南;第十戰區蔣鼎文,陝西方面;魯蘇戰區總司令于學忠,冀察戰區總司令鹿鍾鱗。3。為統一指揮南北兩戰場各戰區起見,增設桂林行營和天水行營,取消廣州、 靼病?重慶各行營。此次會議推舉蔣介石為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長,統一黨政軍的指揮。同年2月,何應欽在軍政部內設兵役署,主管兵員徵集,加強兵役工作。從3月至9月,何應欽秉承蔣介石的旨意,先後指導南昌會戰、隨棗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和桂南會戰。1939年10月,何應欽與蔣介石主持第二次南嶽軍事會議,檢討作戰得失,策定後期抗戰應當採取的戰略。 1940年3月,何應欽先後出席第二次參謀長會議、兵役訓練班和第三次兵役會議並做指示。4月,出席國民參政會並報告軍事。5月,經棗直會戰而宜昌淪陷,何應欽獲准設立第六戰區以加強鄂西防衛。10月19日,何應欽與白崇禧以正副參謀總長的名義,發出致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葉挺軍長、項英副軍長的皓電,誣衊堅持敵後抗戰的八路軍、新四軍“一不守戰區範圍,自由行動;二不遵編制數量,自由擴充;三不服從命令,破壞系統;四不打敵人,專事吞併友軍”,限令於一個月內全部開到黃河以北。在第二次反共高潮中,何應欽透過軍令部下達“黃河以南剿滅共軍計劃”,命令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組織實施對新四軍的進攻,於1941年 1月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1941年,何應欽先後參與指導豫南會戰、上高會戰、晉南會戰、第二次和第三次長沙會戰,參加第三次南嶽軍事會議,出席國民參政會、國民黨五屆九中全會並報告軍事。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國民黨中常會特別會議決定抗日戰略由持久抵抗改為攻勢防禦,並準備派軍出國協助盟軍作戰。12月9日,國民政府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宣告對德國、義大利處於戰爭狀態。 1942年1月,反法西斯國家在華盛頓發表共同宣言。蔣介石被推舉為中國戰區盟軍最高統帥,何應欽奉命宣佈中國軍隊將進入緬甸協防。4月,參與指匯入緬遠征軍攻佔仁安羌,解英軍之圍。5月,參與指導浙贛會戰,主持第三次參謀長會議暨第四次軍事教育會議。1943年2月,飛往印度檢閱遠征軍。5月,參與指導鄂西會戰。6月,奉命宣佈全國各部隊、機關、學校一律實施軍需獨立制度。10月,應邀與蔣介石、蒙巴頓、史迪威等商討軍事合作與對日作戰計劃。1944年1月,參與指導緬北會戰,遠征軍攻入胡康河谷。4月,參與指導豫中戰役。9月,參與指導桂柳會戰,指揮貴州保衛戰;隨蔣介石與赫爾利、史迪威等商討中美軍事與經濟合作。1944年12月,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在昆明組建,何應欽出任陸軍總司令並辭去軍政部長職務,負責接受美械裝備和西南各戰區各部隊的統一作戰、指揮及整訓,並且貴州省的黨政統歸其領導。何應欽將所轄的28個軍,86個師及其他特種部隊分編為4個方面軍(司令官盧漢、張發奎、湯恩伯、王耀武)、昆明防守司令部(司令杜聿明)和直轄部隊。 1945年1月,遠征軍克復畹町,中印公路重開,何應欽主持通車典禮。2月,督師克復臘戍。3月,主持後勤司令部各區司令會議閉幕典禮。4月,日軍為減少中國空軍威脅,發動湘西會戰,企圖破壞芷江機場。何應欽指揮第二方面軍、第四方面軍等在美國陸軍第14航空隊的協同下首先逐次阻擊並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