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5 頁)
###18。雖千萬人吾往矣
###18。雖千萬人吾往矣
公元前230年,秦國全線佔領韓國,擒獲了韓國國君韓安,並在韓國土地上設定了潁川郡,三家分晉得來的韓國徹底滅亡了。
隨後,秦國又把侵佔目標指向了趙國。
在與趙國的戰爭中,趙國的李牧和司馬尚是秦軍最為頭疼的兩個抗秦名將。
但最後,他們倆人一個死於趙國自己人之手,一個被撤換。
這都是李斯反間策略的功勞。
失去了李牧和司馬尚的趙軍變得不堪一擊。秦軍在大將軍王翦的率領下,終於拿下了趙國的都城邯鄲,活捉趙國國君趙遷。
滅掉趙國以後,嬴政親自駕臨邯鄲,把當初得罪過他娘趙姬的人全部都殺了。
趙國剩餘的官員和殘兵在趙國公子趙嘉的帶領下,與燕國合兵一處,駐紮在上谷。
王翦則帶秦軍屯兵中山,對燕國虎視眈眈,一面休整一面伺機尋找拿下燕國的機會。
燕國的局勢瞬間也危險了起來。
以國力對比而言,燕國連趙國都不如,更何況是剛剛吞韓滅趙的秦國。一旦秦國發動進攻,燕國的滅亡就是轉眼之間的事情。
其實,早在秦軍進攻韓國之初,燕國的太子姬丹就已經預見到危機的存在。於是,他想放手一搏。當然,他的方法不是主動派兵進攻,那是以卵擊石。他打算,派人刺殺秦王嬴政。嬴政一死,秦國必亂,燕國也就保住了。
要說起來,太子丹和秦王嬴政還是很有淵源的。
早些年,太子丹也曾在趙國做人質。那時候他就認識了尚未回到秦國的嬴政。而且,兩個小孩子關係還不錯。
後來,嬴政在秦國繼位,太子丹又轉到秦國去作人質。太子丹本以為嬴政會看在發小的份上多照顧一下自己,誰知嬴政根本不把他當一回事,對他反而格外無禮。於是,太子丹一怒之下逃回燕國。
由於這個背景,很多學者都認定太子丹刺殺嬴政的目的是為了報復當年嬴政對他的侮辱。
筆者倒覺得學者們的說法很可疑。
身為太子,他可能只為了個人恩怨陷燕國於滅亡之中嗎?
刺殺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敗。失敗,燕國必定遭受瘋狂報復,結局就是滅國。即便成功,也只讓秦國暫時混亂一段時間,一旦新君繼位,仍舊會向燕國全面報復。如果,不去刺殺嬴政就能和秦國和平相處,太子丹是絕對不會派人去刺殺嬴政的。就算心裡想,也不會去做。這一點,從刺殺發生的時機就可以看出來。秦軍對燕國虎視眈眈,而燕國根本不具備和秦國對抗的能力,刺秦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以小博大,以少勝多,只有先攻敵軍首腦了。
太子丹曾把自己刺秦的想法跟自己的老師鞠武商量過。
鞠武老師卻不同意刺秦。他覺得,應該聯合其他國家共同抗秦甚至可以尋求匈奴的支援。太子丹認為鞠武的方法效果太慢。事實上,此前屢次的聯合抗秦也都以失敗告終。畢竟各國都心懷鬼胎,難以形成真正的統一陣線。如果,聯合抗秦真的有效,秦國怎麼可能統一天下?
刺秦主意已定,太子丹開始搜尋合適的刺客。
剛好,來自衛國的荊軻當時就在燕國。荊軻精通劍術、飽讀詩書,而且在政治上也頗有見地,是個文物雙全的人才。算是個不錯的人選。
於是,太子丹親自登門拜訪,向荊軻懇求道,“韓國已亡,楚國、趙國都在秦國的武力攻擊範圍內。趙國已經不是秦國的對手了。趙國一滅,燕國也危險了。現在,各國的勢力都很弱,聯合抗秦基本上不可能。要是能有位勇士捨身入秦,伺機抓住嬴政當人質,威逼秦國退兵歸還所佔各國領土,能到這一步,就太好了。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