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第2/4 頁)
過在愛情面前人人平等。他想成為她的唯一,他不喜歡別的男人糾纏著她,哪怕那些人名義上是她的夫侍。
阿黎不知道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產生了這種獨佔的念頭,或許妤卉長久以來的教育潛移默化影響了他的思維。他這樣的變化是好還是壞呢?他已經不再去想,他只是跟著感覺去做,妤卉告訴他要學會享受生活和愛情。
他不曾得到的時候,會有幻想,真正得到了,在幸福中浸泡的時候,又有些患得患失。奢念已經不僅僅是想要多活幾年,他盼著常伴她左右,永遠成為她的依靠港灣。
第九卷 誰與共 16窮山惡水
越往南行,官道越來越窄,齊王率領的大軍逐漸分成三股,分別奔赴鳳凰關、嘉陵關、烏木關。這一次的作戰計劃是齊王與眾將商議定奪,妤卉只是參與討論,並沒有起到主導作用。不過在每次軍務會議中,妤卉堅持讓阿黎全程陪同。
開始的時候齊王根本無法接受,不過經歷了宣國北伐的將領對阿黎的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認同,並不排斥。再說妤卉確實行動不便,需要有人貼身隨侍。
妤卉順水推舟製造過幾次讓阿黎表現的機會,循序漸進,讓齊王對阿黎有了嶄新的認識。到了現在,妤卉時不時稱身體不適無法出席軍務討論會,就乾脆讓阿黎全面代表,發表意見。
大多數人都認為是妤卉提前將意見交待給阿黎,讓他代為轉達,實際上妤卉很少過問,討論會上全然是阿黎自由發揮。有《論戰》這本書作為理論指導,有妤卉灌輸的先進思想,阿黎的眼界比旁人更高遠,提出的觀點獨居新意,同時因為阿黎的聰慧細緻,設想周到具有可實施性,普遍得到好評。如此一來二去,阿黎信心倍增。
除了軍務方面的交流,妤卉儘量避開與齊王獨處,怕被齊王問起靈藥或者鸞鳴的事情。妤卉從逝水提供的情報中瞭解到,齊王出征前曾經單獨與皇帝密談良久。據說皇帝信誓旦旦地許諾,只要齊王能在一年內拿下欒國,就改立齊王為太女。妤卉不免心中為齊王感嘆,如果齊王知道自己只剩一年性命,親生母親口口聲聲騙她,她又會是怎樣的悲哀呢?
齊王親率二十萬大軍直奔鳳凰關,妤卉領二十萬大軍去嘉陵關,從宣國調來的李可、杜澤並十五萬大軍殺向烏木關。齊王的計劃是從三關一起向南進發,水陸並行。從東、北、西三面包抄,最後在欒國都城外形成合圍的局面。
這三關之中以鳳凰關根基最紮實,兵精糧足。守將是二皇子妻董英桂,駐紮南疆多年,對蠻族和欒國人的軍情十分熟悉。這一關也是從直線距離上與欒國都城相距最近的。不僅翻過鳳凰山之後陸路暢通平坦,水陸河道也很寬闊,適合大船輜重跟進。
其次是烏木關。位於東邊,與欒國有山相隔,卻不如鳳凰山那麼險要,只是山中野獸出沒沼澤毒瘴混雜,行軍不易。等到了欒國境內,山巒變為丘陵,因為土地不宜耕種。是欒國最窮困的地方,城池守衛都相對稀鬆。丘陵之間雖然水陸縱橫,不過河床較淺,流向不定,只適合小船穿行。因此李可與杜澤率領的兵力總量不大,卻個個都是善於在不利地形上行軍作戰有經驗地老兵。另外烏木關守將是大皇子妻霍錦。娶的是程淵長子鸞
妤卉因為董英桂的事情,心中對另一位皇子妻霍錦地忠誠度多少存了顧慮,她懷疑這兩人能娶皇子為夫,與五皇女暗中操縱佈局有關。所以妤卉主動選擇去最西邊的嘉陵關。嘉陵關的守將劉銘在朝中濟濟無名,據說是忠臣之後,雖然與欒國交戰次數不多,但是穩重忠厚克盡職守。
嘉陵關古時有棧道與南方相連。後因戰火燒燬棧道,向南從陸路翻山幾乎不可行,唯有水道從南向北穿過一片山谷,直抵欒國國都。水道兩側都是欒國人利用棧道遺蹟鑿山而建的堡壘要塞,易守難攻。欒國人從來不擔心華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