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4/4 頁)
,拿起書頭也不回地走開,生怕讓熟人看見。轉過一片小樹林,就迫不及待地開啟書讀了起來。現在那書攤早沒了蹤影,地點也變成了泉城廣場的一部分,而那本書還靜靜地躺在書架的角落裡。
學校路邊曾有很多小書店和舊書攤,現在已經七零八落了。書攤上的舊書我覺得比英雄山的要好,可以見到不少好書。我曾在此買過《唐文英華》、《李清照集》、《爾雅翼》等書。最讓我喜歡的是《中國史學名著題解》(張舜徽主編),該書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紹了200多部中國史學名著,使我這外行獲得了不少見識,現在它仍是我的枕邊書之一。
有些書攤是固定的,但也有的出現在不經意處,不一會兒又不見了。一天下班後,在千佛山醫院門口,一個小書攤吸引了我的腳步。一套《宋文選》(上下冊)擺在那裡,深綠色的封面很顯眼。宋詩宋詞買過一些,但宋文卻沒買過,於是花了五元錢買下。好書啊,除了熟悉的篇目,讓我動情的是一些沒有讀過的,比如歐陽修的《與高司諫書》,讀了此文,一位頂天立地、大義凜然的大丈夫宛在眼前,這是讀《六一詞》所感覺不到的。試想今日,有誰能為受到迫害的同事挺身而出?更不用說斥責當權者“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
流連於書攤間淘書的樂趣雖然多於上書店,但大部分書還是在書店買的。當年我從邊遠的小城來到濟南,走進新華書店真如劉姥姥進了大觀園。我至今還記得從書店買回《中國曆代詩歌選》(人民文學出版社,林庚、馮元君主編)時心情是何等興奮!不過在國營書店購書,常常讓人感覺不那麼愉快,有時像盛宴中吃到一隻蒼蠅,敗了興致,原因之一就是售書者的態度。
泉城路新華書店是我常去的書店,當時是不開架的。櫃檯裡站著位年輕的先生,總是哭喪著臉,讓他拿本書看看,要麼不搭理你,要麼不耐煩。真是可惜那麼好的書讓他掌握著。
東圖大樓的一層原來也是新華書店,後來變成彩擴部了。那裡倒是開架較早,但讓人受不了的是背後一位女士,每隔一兩分鐘就用尖而歷的聲音喊:“翻翻目錄,不要光看不買,這裡不是圖書館!”烏鵲聒噪,擾人心境。當時的書店大多如此,有些店員甚至會把書從你手中奪下來。但我發現了一個對付的好辦法,就是拿起一兩本書,翻幾下,挾到腋下,表示我選定了要買,然後繼續看別的書。這辦法挺有效,因為雖然身後聒噪之聲不絕於耳,我卻終究沒有被轟出來。
好的書店還是有的,比如三聯書店。我第一次走進去,一眼看到了心儀已久的《讀書隨筆》(葉靈鳳著),緊緊抱在懷裡,不敢撒手,生怕別人搶去似的。從此三聯成了我最愛去的書店,這幾年我有三分之一的書是在那裡買的。此店只賣新書,但有時會有驚喜的發現:我曾買到過香港版的《雲夢斷憶》(陳白塵著)、《書痴書話》(杜漸著),一套雲南版的《徐霞客遊記》讓我高興了好一陣子,要比其他版本便宜一半還多呢!
雖然知道天下的好書多的是,不可能想有什麼就有什麼,但還是不免在心中留有一些遺憾。有的書轉瞬即逝,與你擦肩而過;有的讓你望眼欲穿,久覓不得。位於經三緯四路的老古籍書店是比較有人情味的,登上吱吱嘎嘎的木樓梯,來到二樓,我看到一本《周作人集外文·四九年以後》,急忙拿起來,卻發現扉頁被泥水汙染了,又放下了,心想還會遇見乾淨的,可從此我就再也沒有見它出現過。嶽麓版的我就差這一本了,我曾給陳子善先生和鍾書河先生去過信,得到的迴音也是無能為力。唉!
濟南買書的回憶(2)
百花版的“現代散文叢書”我很喜歡,出一本我買一本,總共該是50種吧,可是其中的《李輝英散文選集》我從來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