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融合與教化,霍去病的匈奴政策(第1/2 頁)
劉徹點頭道:“朕也有此擔憂。那依你之見,該如何是好?”
霍去病眼中閃過一絲堅定,“臣認為,我們可以在接濟的同時,加強對匈奴人的管理和教化。
讓他們逐漸融入我大漢的文化之中,這樣既能減少衝突,又能為朝廷培養一批忠誠的臣民。”
劉徹聽後默然許久,最後緩緩說道:“你的想法很有遠見。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吧,務必辦好。”
霍去病躬身領命,“臣定不辱使命!”說完轉身離去。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霍去病親自挑選了一批精通匈奴語言和文化的官員和士人前往五屬國進行教化工作。
他們不僅向匈奴人傳授農耕、紡織等技藝還教授他們漢字、禮儀等漢家文化,並設立學堂讓他們接受系統的教育,逐漸引導匈奴人融入漢朝社會。
同時霍去病還加強了對匈奴人的管理,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來約束他們的行為。
確保他們在大漢境內能夠安分守己、遵紀守法,並與當地漢人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生產、建設家園,為大漢的繁榮穩定貢獻力量。
在霍去病的努力下,五屬國的匈奴人逐漸融入了漢朝社會,成為了大漢的一份子。
他們與漢人一起共同創造了一個繁榮富強的新時代,這段歷史也成為了後世傳頌的佳話。
在商議完之後,數位臣子紛紛離場。當霍去病走下臺階時,被張騫截住了。
“霍將軍,您是打算回府還是返回兵營呢?”張騫好奇地問道。
“回兵營。”霍去病言簡意賅地回答。
張騫聞言大喜,“那真是太好了!
我有個小小的請求,不知道您能否答應。我非常希望能到您的兵營中,去深入觀摩學習一下。”
霍去病稍微愣了一下,但很快就爽快地答應了張騫的請求。
張騫一直以來都是個熱衷於探索的人,但他最近感覺自己的運氣實在是太差了。
先是西南的探路行動失敗,既然無法成功探路,那麼他就想著能在戰場上建立軍功,這畢竟是他年輕時就懷揣的夢想。
他曾經跟隨大將軍衛青出征漠南,戰後便被封為博望侯,當時他並未覺得這個過程有多麼艱難。
然而,今年他獨自率領一萬軍隊出塞作戰,沒有了衛青的庇護,他才真正體會到了帶兵打仗的艱辛。
張騫的這種感受,其實也從側面反映了衛青的重要性。
衛青作為聲名遠揚的大將軍,他的存在並不張揚,而是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影響著整個軍隊。
當他統兵出征時,他讓每個將領都感到自己在獨立地完成任務,而實際上,是他在背後默默地協調著整個軍隊的運作。
因此,建華的“儒皮道骨”之說確實很有見地。
大多數人只能看到衛青溫和謙遜的外表,卻難以窺見他深邃如水的內心世界。
這種特質在某種程度上既體現了儒家的謙遜之美,又蘊含了道家的深邃之智。
說到底,華夏的兵家文化始終與道統緊密相連,衛青能達到這樣的境界並不奇怪。
如果他的內心沒有相應的修為和境界,那他也就不可能展現出作為一代華夏名將應有的風采了。
在右北平的那場戰役中,張騫不僅未能立下戰功,反而因為過失而丟失了爵位,這讓他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感到意興闌珊。
好在皇帝並未剝奪他的話語權,依然重視他的意見和建議。
劉徹是個賞罰分明的君主,他既能根據功勞封賞侯爵,也會因過失而褫奪爵位。
同時,他也能就事論事地評價一個人的能力和貢獻,並不會因為某次過失就全盤否定一個人。
張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