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5 頁)
是武力的強弱,而最後得勝的布林什維克,則是因為爭取到了最多的武裝分子的支援。
衝突很快在兩支立場不同的示威隊伍之間發生了,開始是用拳頭、棍棒,進而使用槍支互相對射起來了!俄國臨時政府所在地的門外,頓時變成了內戰的戰場!
這幾乎可以算是一場小規模內戰了,彼得堡衛戍部隊計程車兵和軍官學校計程車官生還有一些現役軍官都參加了交火。
當彼得堡的內戰開始的時候,赫斯曼乘坐的馬車,已經離開了繁華喧鬧而又非常危險的彼得堡市區。
馬車行在路上,彎來彎去,避開一些積水的大坑,在一條坑窪不平的柏油路上顛簸著前行。這條通往沙皇村的道路,大概自戰爭開始,就沒有修繕過了。道路兩邊都是大片大片的荒蕪土地,現在雖然是春播的時節,但是這些土地上面卻看不到幾個正在播種的農民。和赫斯曼的家鄉東普魯士一樣,彼得堡周圍的土地,也被大量拋荒!
他們經過一些小村莊,看上去非常窮,比不上德國,盡是些草頂的圓木房子。大部分的房子都很有些年頭了,一溜歪斜,彷彿快要倒塌。每個村子附近都有一座豎著十字架的教堂,這是最好最大的房子。教堂前面總有一塊寬敞的平地,男男女女聚集在那裡,並不是在祈禱,而是在開什麼大會,隱約能夠看到紅旗飛舞。
“怎麼大部分土地都沒有人耕種?”赫斯曼有些奇怪地發問。現在已經是五月份了,再不耕種就要誤農時了。哪怕是在壯勞力缺乏的德國農村,現在一定也儘可能在播種了。而俄國動員比例遠遠低於德國,照理應該有足夠的勞動力來種地才是啊。
“這都要怪臨時政府、社會革命黨和孟什維克!”捷爾任斯基的語氣中充滿憤怒。“給農民無償分配土地的事情喊了幾十年,從亞歷山大二世的時代就開始嚷嚷了。現在他們掌握了權力,地主、富農和農民們都在等著他們兌現諾言。地主們在廉價拋售土地,富農們在低價收購土地,而農民們則不願意在權屬不明的土地上種地。而且,臨時政府和工兵代表蘇維埃還宣佈了餘糧徵集制!”
“餘糧徵集制?”克洛伊插話問。“這是什麼意思?”
“就是無償徵集農民手中的餘糧……口糧和種糧之外的餘糧!”
“可彼得堡還是非常缺糧。”在維堡區的這些日子,買菜做飯都是克洛伊的差事,所以她知道彼得堡的供應有多緊張。
“因為農民也有蘇維埃!”赫斯曼代替捷爾任斯基回答,他的眉頭擰了起來,“餘糧徵集制根本無法實行,但是卻打擊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俄羅斯的土地大量拋荒,也就意味著德國很難在未來從俄羅斯得到大量的農產品。赫斯曼心頭浮出了幾片陰雲——如果俄羅斯拿不出足夠多的糧食,自己就很難說服大總參謀部“輕饒”俄國,而過於苛刻的和平條件則會讓布林什維克的合法性出現問題……列寧將無法贏得十月革命後舉行的立憲會議選舉。到時候,俄國就將陷入一場殘酷的內戰。德國自然更加沒有辦法從俄國取得維持戰爭的資源,第二帝國的滅亡將不可避免!
不過一場殘酷的俄國內戰對德國也有好的一面。赫斯曼坐在顛簸的馬車上,心裡面卻想著怎麼利用戰後俄國的困難局面獲利——其中有德國的利益,也有赫斯曼自己的利益!
如果歷史還沿著原來的軌跡發展,並沒有出現重大改變。那麼內戰將會給俄國帶去災難性的結果,百業凋零,農村和城市都變成一片廢墟。哪怕是列寧這樣鐵石心腸的革命者,也不得不在戰後向困難低頭,放棄直接過渡到gc主義的想法,而是推行起了類似中國改開的新經濟政策。
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啊!雖然蘇聯的“改開”半途而廢,在1929年就收場了。但是對於列寧和蘇聯人民的老朋友赫斯曼而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