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仁義與策略,漢朝對待匈奴人的抉擇(第1/2 頁)
今日所議,與軍事無涉,故霍去病在此等場合,多半緘默不語。
他端然立於一隅,挺拔身姿配以深色衣袍,顯得格外英挺。
他細心觀察殿中眾人舉止,發現今日聖上心情甚佳,因見劉徹並未端坐御座之上,而是起身在殿中踱步。
劉徹步履從容,神采飛揚,顯然對未來滿懷憧憬。
每當他停步與群臣交談時,總能引來他們由衷的敬意與欽佩。
身為天子,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足以左右朝堂乃至天下大勢。
霍去病雖未發言,卻全神貫注地聆聽著每一句對話。
他深知自己作為武將的職責不僅僅是馳騁沙場,更要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出謀劃策。
因此,即便今日議題與戰事無關,他依舊保持著高度的專注和敏銳。
朝會臨近尾聲時,劉徹總結道:“匈奴之事關乎國家安危,我等務必謹慎行事。
願諸卿齊心協力,共保社稷安寧。”言罷目光有意無意地掃過霍去病。
霍去病心領神會,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尚未完成。
他暗自立誓要更加努力修煉自身武藝與智謀,為國家的繁榮昌盛貢獻更多力量。
同時他也在思考著自己的人生定位和目標他明白自己的一生不能僅限於戰場上的榮耀與殺戮,更要追求能夠為國家帶來和平與繁榮的更高境界。
劉徹高大威猛,身著一襲玄色袍服,走動時衣袂飄飄,盡顯帝王威嚴與風度。
每當他興奮之時,便喜歡在朝堂上踱步,與群臣共商國事。
今日,他步履輕快,顯然心情極佳。
“昨日後宮又添了一位小公主,真是天降祥瑞啊!”劉徹笑著提及,雖非皇子,但新生命的到來總能為宮廷帶來一抹喜氣。
言歸正傳,劉徹神色一正,沉聲說道:“那些曾在河西為奴的漢人,朕決定由國庫撥款,將他們妥善安置回鄉。”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紛紛附和,均無異議。這些漢人飽受苦難,如今得以重返故土,實乃幸事。
霍去病亦在心中默默讚許,他深知那些漢人所受之苦,此舉無疑是大快人心。
然而,當談及被擄走的劉姓宗室時,劉徹不禁黯然神傷,“七國之亂後,他們被貶至邊鎮,卻仍難逃匈奴的魔爪。
想想他們身為宗室之後,卻落得如此下場,朕心中甚是痛心。”朝堂之上,一片默然。
隨著討論的深入,氣氛逐漸凝重。
接下來的議題,讓滿朝文武陷入了沉思是否應該接濟五屬國的匈奴人,助他們度過寒冬?
劉徹眉頭緊鎖,這個問題牽扯到國家的財政、民族政策以及朝廷的穩定。
他必須深思熟慮,既要顧及匈奴人的生存,又要考慮朝廷的承受能力和漢人的民意。
他環視一週,緩緩開口:“諸卿對此有何看法?”
朝堂之上,一時間議論紛紛。
大臣們各抒己見,有的主張接濟匈奴人以彰顯大漢仁義,有的則擔憂國庫空虛,難以承擔此項開支。
霍去病站在一旁,默默觀察著這場激烈的辯論。
他知道,這個問題關乎大漢的未來與穩定,任何一個決定都可能引發深遠的影響。
他也在心中權衡著利弊得失,思考著最佳的解決方案。
這場朝堂上的辯論註定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但意義卻十分重大。
導火索是那幾萬輛馬車的事件。
當時國庫資金緊張,無法向民間直接購買馬匹,只能以白條賒賬。
然而,百姓們對此心存疑慮,紛紛將馬匹藏匿起來。
劉徹對此大為惱怒,甚至打算追究長安地方官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