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vs喬治亞,首戰面對歐洲盃新軍,看土耳其如何破敵?(第1/4 頁)
在開始今天的文章之前呢,希望大家能夠先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截至目前,歐洲盃小組賽階段哪場比賽的跑動距離相差最大呢?這裡需要說明一下啊,不算德國 5-1 蘇格蘭那場,畢竟客隊少打一人嘛。
那要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呢,可以選擇觀看比賽直播來獲取資訊,當然啦,也能去歐洲盃官網上查詢相關資料哦。
哈哈,聰明如你們肯定已經猜到了吧,正確答案就是昨晚比利時 0-1 斯洛伐克這場比賽啦!
之前呢,我曾經提到過一條關於足球的定律,叫作【10 公里定律】,具體內容是這樣的哈:假如兩支隊伍的跑動距離差值接近 10 公里,那麼這場比賽極有可能會出現強隊狂虐弱隊的大屠殺場面,或者是弱隊逆襲強隊的超級大爆冷。
昨晚比利時 0-1 斯洛伐克這場球呢,毫無疑問是本屆歐洲盃開幕以來爆出的第一個大冷門。至於兩隊的跑動距離嘛,下面給大家列出來了:比利時 112.8km,斯洛伐克 120km。真得好好感謝一下 cctV5 的節目主持人,如此直白地把這些資料呈現在觀眾面前,讓我特別留意到了半場跑動距離:比利時 55.5km,斯洛伐克 60.2km。
不光資料如此,各位只要老老實實地看完整個上半場,自然而然地就能知道比利時到底在幹什麼。雖然有爆點多庫,但多庫完成突破後卻發現壓根兒沒有隊友前來包抄接應;雖然有支點盧卡庫,但盧卡庫背身單打成功後卻發現周圍根本沒人可以傳球給他;雖然有德布勞內在喂餅,但德布勞內抬頭觀察後卻發現自己找不到任何可以喂餅的物件......比利時在上半場完全就是一副散步養生的狀態,進攻和防守都要比對方慢半拍。他們的整體速度並不快,進攻時區域性提速又會陷入單打獨鬥的尷尬局面;防守時集體行動遲緩,一旦遭遇對手的高位壓迫,就沒有人能及時回防接球,導致丟掉了一球。
那時我就在心裡默默做了一道算術題,如果兩支球隊在下半場依舊保持這樣的表現,那麼全場比賽下來雙方的跑動距離將會是:111km 對陣 120.4km,這可是將近 10km 的巨大差距啊!按照常理來說,這幾乎就是一場弱隊戰勝強隊的超級大冷門。
德國以 5:1 的比分大勝蘇格蘭:110 公里對陣 101.3 公里,這是一場強弱懸殊的血腥屠殺;
比利時 0:1 不敵斯洛伐克:112.8 公里對陣 120 公里,這是弱者挑戰強者的超級冷門;
我曾經提到過一個足球定律——“聯賽第一,盃賽娛樂”。這種情況不僅出現在盃賽中,也同樣存在於聯賽之中。只不過,由於聯賽中的比賽數量眾多,強隊總是強大的,弱隊總是弱小的,在 38 場比賽中,或許只有一場強隊因為懶得跑動、選擇原地站樁輸出而意外爆冷輸掉比賽,但這樣的異常情況會被其他正常的比賽所“稀釋”掉。然而,盃賽卻因其獨特的賽制而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旦某一支強隊有意“站養生樁”並爆冷輸掉關鍵比賽,那麼僅僅這一場養生之戰,就可能導致這支強隊直接出局,打道回府。
問題來了,在比賽開始之前,我們怎麼可能準確地預測出強隊會以這樣的方式踢球呢?根本無從判斷啊!
那麼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比利時隊為什麼要這麼踢呢?恐怕只有天曉得吧。或許是教練的特意安排?畢竟之前講解英超聯賽時,我曾多次向大家提到過熱刺隊的“邪能足球進化論”——上半場先悠著打養精蓄銳,下半場再突然發力加速。而利物浦隊偶爾也會採用類似策略,上半場先按兵不動(往往無法取勝),下半場再火力全開(爭取進球或實現逆轉)。
難道是義大利老鄉之間在秀恩愛嗎?暫且先拋開那些陰謀論不談,我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