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夏侯伐晉(第2/2 頁)
領兩萬士兵駐守,明軍浩浩蕩蕩出動,有帶路黨在前方帶路,更有“只誅首惡,餘者不究”、“為李存孝將軍報仇雪恨”的這些大旗在手。
沿途城池紛紛開城投降,更有甚者,主動在路邊接應王師,當然了,也有堅決抵抗的,不過在明軍的火炮之下,任何城池被攻破也只是一天和三天的區別而已。
大軍如同滾雪球一般,人數越來越多,明軍不得不先停下腳步進行整編,不這樣做不行啊,如此多的人投降,誰知道這中間有多少是真心的?又有多少是帶著其餘目的的?一旦兩軍交戰,再被人煽風點火下,造成了叛亂咋整?
明軍一路走走停停,主要是整編軍隊太費時間,還得接手各地城池,安排駐軍,耗費了半個月才來到西晉國都下。
看著把國都圍的水洩不通的三十多萬明軍(有十萬是投降的晉軍),李存勖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不就殺了個李存孝嗎?這就亡國了?
其實這還真不怪李存勖,他殺了李存孝也只是個引子而已,這還得歸功於大明的錦衣衛系統,大明的錦衣衛可以說是無孔不入啊,把大明各種好政策都宣傳了一下。
連西晉的百姓都知道了,大明對於百姓相當好,對於世家是很不友好的,大明是以農民子弟兵為基礎而建立的國家,這種國家怎能不讓人嚮往?
俗話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古代但凡牽扯到戰爭,到最後的承受者都是百姓,中原王朝的百姓是多麼的和善可親?他們但凡有口吃的,誰會去上山幹那種刀口舔血的日子?
在西晉國力、軍事、農業、經濟都和大明相差甚遠的情況下,百姓的厭戰情緒達到了頂點,百姓和士兵有什麼關係?這話說的,士兵不是從百姓家裡出來的?
李存孝的死更是把這種情緒推到了高潮,連一生為國兢兢業業的李存孝都不得善終,他們還能指望誰?指望那些一兩軍餉,發到小兵手裡只剩兩成的長官?還是指望那些用各種名目巧取豪奪的官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