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民將不民?國將不國?(第3/5 頁)
以祭祀封禪為基礎,天譴災異為警示,仁德之政為目的。
也就是毛亨只保住了祭祀的基本盤。
天譴災異存在上古三皇五帝的軟肋。
儒家仁德之政則被扶蘇定義為了小愛,墨家大愛更勝一籌,更應獲得推崇和讚譽。
如此。
儒家對於天命的解釋權,就不可能做到一家獨大。
因為儒士無法列舉三皇五帝之過,不然就是數典忘祖。
儒士也不能否認【孝】乃仁義的絕對核心,不然儒家只會失去的更多。
那麼他們就必須在天命解釋權方面,做出讓步。
這就是許尚為毛亨專設的一局。
毛亨根本沒得選。
……
臺上。
只見我們的荀子首徒,現在捋著辮胡的手,正在不斷輕顫……
毛亨無論如何都想不到。
他居然會輸在【仁愛】二字上。
這本應是他儒家的主場。
怎麼就輸了呢?
毛亨甚至感覺有些恍惚,好似剛剛的一瞬間,他儒家便徹底失去了當世顯學的地位。
事實上。
比之毛亨預想的還要更加嚴重。
因為沒有了【天人感應學說】的天命壟斷地位。
儒家以後再想對諸子百家施行相容幷蓄,就會非常麻煩。
諸子百家終歸儒的青史程序。
終究是被一雙無形之手,當場掐斷!
隨即。
“縱然我儒家的仁愛有缺,那尚賢總是沒錯的吧?”
毛亨深吸一口氣,掙扎的道:“仁德之政,說白了就是仁人之治。小輩……我儒家的尚賢仁人,你總該無法反駁了吧?”
毛亨想要透過天人感應學說,決定大秦未來的官吏任事標準。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某個地方郡縣,若是遭了天災。
那一定就是朝廷沒有用對【仁人】,不然何以會遭災呢?
可想而知。
一旦儒家透過天人相應,把控了吏治人事,那就真的無法無天了!
“尚賢仁人。”
扶蘇蹙眉思索道:“我好像剛剛聽前輩親口說過,管仲曾當過逃兵,不知一個逃兵……是否符合儒家尚賢仁人的標準?”
毛亨聞言瞬間眼珠子一瞪:“小輩,你……”
什麼叫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扶蘇著實變聰慧了。
是啊!
你儒家張口尚賢,閉口仁人。
齊之名相管仲,在成名之前能是仁人嗎?
還有商君一開始也不過就是個魏國中庶子。
即:魏相的屬官,侍從之臣而已。
“另外,我大秦用人向來是才德兼備,才為首位。”
扶蘇淡然的道:“秦相李斯於諫逐客書中有言,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
“由余乃晉人,後成戎狄使臣,秦穆公見其賢,以計招攬入麾下。”
“百里奚就更加不用說了,本是俘虜奴隸爾,潛逃入宛,反被楚人擒獲,是穆公用五張黑公羊皮換回了秦國,再委以上大夫的重任。”
“蹇叔、來丕豹和公孫支也都身份不高。”
“想來他們應該都不符合儒家尚賢仁人的標準。”
……
扶蘇搬出了李斯的諫逐客書。
大秦用人的標準。
註定與儒家的仁人賢士,背道而馳。
“穆公慧眼如炬,自當不是尋常君王能夠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