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5 頁)
和帝去世後,和熹鄧皇后和其兄鄧騭等人,先後迎立一歲的漢殤帝和十三歲的漢安帝,實際操控宮中大權,鄧太后死後,安帝又與宦官合謀,消滅了鄧氏勢力。於此同時,安帝皇后的兄弟閻顯等人的勢力開始膨脹。
公元125年,宦官們擁立十一歲的濟陽王為帝(漢順帝),並且殺掉閻顯。但同時,順帝又扶持外戚勢力,相繼拜後父梁商和商子冀為大將軍。
順帝之後,梁太后和梁冀先後選立衝(兩歲)、質(八歲)、桓(十五歲)三帝。但大權依然掌握在梁冀手裡。梁冀為大將軍平尚書事,專權達二十年之久。他的宗親姻戚遍佈朝廷和郡縣;官吏升遷都得先向他謝恩,滿足他的各種需索。他的私人苑囿,綿延近千里。他可以帶劍上殿,拜見皇上時,其禮儀比照西漢開國第一功臣蕭何;他加封的食邑比照東漢開國第一功臣鄧禹;賞賜的金錢、奴婢等比照漢武帝后期、昭宣中興時的輔政大臣霍光。
公元159年,梁皇后死,桓帝與宦官合謀消滅了梁氏,與此同時,桓帝的皇后之兄竇武的勢力又開始崛起。
靈帝時,外戚董承和何進為權力爭鬥,終於導致董卓進京,少帝被廢。
4
東漢的皇帝有兩個特點:一是太多為幼年即位,二是太后大多非皇帝生母。如此一來,外戚專權便在所難免。
東漢近二百年的歷史中,先後經歷過十四位皇帝,除了開國皇帝光武帝、亡國皇帝漢獻帝以及開國第二任皇帝漢明帝外,其他皇帝的壽命皆沒能超過三十五歲。
和其他各朝相比,東漢的皇帝有兩個特點,其一:太后大多非皇帝生母,如章帝的生母不是馬太后,和帝的生母不是竇太后,安帝的生母不是鄧太后,桓帝的生母不是梁太后。其二:皇帝大多幼年即位。和帝即位時十歲,殤帝即位時不足百天,安帝即位時十三歲,順帝即位時十一歲,衝帝即位時兩歲,質帝即位時八歲,桓帝即位時十五歲,靈帝即位時十二歲,少帝即位時十四歲,獻帝即位時只有九歲。
皇帝幼年即位、太后又非生母,外戚專權便在所難免。
如果將東漢和西漢加以對比,就會發現公元前87年和公元87年的情形極為相似。
公元前87年,漢武帝去世,臨死前任命外戚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年僅8歲的漢昭帝繼位。
此前一年,漢武帝將漢昭帝的母親鉤弋夫人賜死。當時的人們議論紛紛:“即將立她兒子當太子,何必非殺掉他母親?”武帝說:“此事不是晚輩愚蠢之人所能理解的。古往今來國家所以發生*,大都因君主年齡太小而其母親青春正盛。女主子一旦獨居高位,驕橫傲慢,荒*亂,胡作非為,那就沒人能夠禁止了。你們沒聽說過呂后亂政的教訓嗎?因此我不能不先除掉鉤弋夫人。”
第一章:秦磚漢瓦(10)
漢武帝託孤成功,而唐高宗、咸豐帝遺詔失敗的事例告訴我們:做皇帝不能“心太軟”。
漢武帝之舉雖然殘忍,但不乏睿智。唐朝時武則天的兒子被立為太子後,就有人勸過唐高宗廢后,但唐高宗心太軟沒答應,以致高宗死後,武后專權。清代咸豐皇帝臨終前,也有大臣極力勸諫咸豐皇帝效法漢武帝除掉鉤弋夫人的故事,除掉太子的生母慈禧,但咸豐皇帝關鍵時刻心軟了,沒能將家事國事分清楚,以致後來慈禧專權達五十多年。
公元87年,章帝即將去世,和帝即將即位,此時皇后的兄長竇憲已露出擅權的苗頭,大臣們屢次上書,但章帝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以致和帝即位後,朝政被竇氏兄妹把持,並禍及全國。外戚之禍自此愈演愈烈。但公元前87年,外戚霍光秉政,先後迎來漢昭帝和漢宣帝兩位幼帝。當時不僅政治清明,人們生活安定,還造就了幾十年的興盛景象,比武帝執政晚年國力更為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