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5 頁)
了把我們聯結在一起的愛,這些都是我們在這世間的共同體驗。最可惜的是,我們遺忘了清淨的覺性,燦爛閃耀的覺知,也就是,我們的佛性。
對不完美無需憂慮
許多人告訴我,等到他們終於能夠看清,長久以來自己的生命都禁錮於自我憎恨與羞愧感中時,除了感到哀傷之外,也湧現了一絲恢復生機的希望。猶如從夢魘中醒來一般,當我們能夠看清自己的牢籠時,也得以覺察自己衝出牢籠的潛力。
七世紀知名的禪觀大師僧燦①教導我們,真正的解脫自在就是“對不完美不憂慮”,也就是說,如實接納我們身為人的存在,如實接納所有的生命。不完美並非我們個人的問題,它原本就是存在的一部分;我們都會被欲求和恐懼束縛,我們都會無意識地採取行動,我們都會生病,也會衰老。倘若我們能夠輕鬆看待所謂的不完美,就不會再浪費自己的生命追求與眾不同,或迷失在擔心出錯的恐懼之中。
勞倫斯②()曾將西方文化描述為一棵被連根拔起的巨樹,樹根暴露在空氣中,“由於無法滿足內在更重大的需求,我們正在凋萎。”他寫道,“我們切斷了內在滋養與新生的重要泉源。”只有重新發現自身的良善真諦,以及我們與所有生命固有的聯絡,我們才能重生。只有透過與人相互關愛以待、全神貫注於當下的每一刻、覺知身心的歡愉與痛苦,我們的“重大需求”才能得到滿足,正如勞倫斯所說的,“我們必須把自己再度植入宇宙中。”
儘管我們生來就有分離感與缺乏自我價值感的迷惘,但我們同樣有覺醒能力。當停止與自己為敵,學習以充滿智慧的慈悲心來面對生活時,我們便能從迷惘的監獄中解脫出來。本書所呈現的就是擁抱生命的過程,當我們學會徹底接納自己的生命,便能重新找回伊甸園——這為世人遺忘卻又令人珍視的完滿、覺醒和愛。
————————
①僧燦(530~606),禪宗三祖,本為居士,由禪宗二祖慧可賜名,隱居安徽皖公山,著有《信心銘》。
②勞倫斯(1855~1930),英國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出生於礦工家庭,當過屠夫、會計、公司僱員和小學老師,曾在國外漂泊十多年,對現實抱批判否定態度。他寫過詩,但主要寫長篇小說,共有十部,最著名的是《虹》(1915)、《愛戀中的女人》(1921)和《查泰萊夫人的情人》(1928)。
觀照思維
因缺乏自我價值而迷惘
想要解脫自在,第一步就是去辨認那助長缺乏自我價值感的信念與恐懼。停頓幾分鐘,仔細思考有什麼是自己會習慣性排斥推拒的,這會相當有幫助。
我是否如實接受自己身體的原貌?
?生病時我是否會自責?
?我是否覺得自己不夠有魅力?
?我是否對自己的髮型不滿意?
?我是否對自己臉部和身體的老化感到難堪?
?我是否批評自己過胖?過瘦?身材不夠好?
我是否如實接受自己心的原貌?
?我是否批評自己不夠聰明?不夠幽默?不夠吸引人?
?我是否會因為心裡產生執著的念頭而批判自己?批判自己絮絮叨叨又乏味的心念?
?我是否會因為心裡生起了惡念,比如卑鄙、批判或好色的念頭,而感到羞愧?
?我是否會因妄念紛飛而自認是差勁的修行者?
我是否如實接受自己情感與情緒的原貌?
?我可以哭泣嗎?可以有不安全感和脆弱感嗎?
?感到沮喪時,我是否會自責?
?我是否以嫉妒心為恥?
?我是否批判自己沒耐性?易怒?不夠寬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