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3/5 頁)
“馬克思也對這些現象感到非常憤怒。況且,在工人們受苦受難、不得溫飽的同時,那些中產階級人士的子女卻可以洗一個舒服的澡,然後在溫暖、寬敞的客廳中拉著小提琴,或坐在鋼琴旁邊等著吃有四道菜的晚餐,或者一整天騎馬打獵,無所事事。”
“哼!太不公平了。”
“馬克思一定會同意你的話。一八四八年時,他和恩格斯共同發表了一篇共產主義者宣言。其中第一句話就是:共產主義的幽靈已經在歐洲出現。”
“聽起來挺嚇人的。”
“當時的中產階級的確被嚇到了,因為無產階級已經開始要反抗了。你想不想聽聽共產主義者宣言的結尾呢?”
“嗯。請唸吧!”
“共產主義者不屑隱藏他們的看法與目標。他們公開宣稱他們的目標只能透過強行推翻現有的社會情況而達成。讓統治階級因共產主義革命而顫抖吧!無產階級身上只有鎖鏈,因此無懼任何損失,卻可藉此贏得全世界。各國的勞動工人們,團結起來吧!”
“如果情況真像你所說的那麼糟,我想我也會簽署這份宣言的。不過到了今天,情況應該大大的不同了吧?”
“在挪威是如此,但在其他地方則不盡然。許多人仍生活在非人的情況下,繼續製造各種商品,讓那些資本主義者更加富有。馬克思稱此為剝削。”
“請你解釋一下這個名詞好嗎?”
“一個工人所製造的商品一定有若干銷售價值。”
“是的。”
“如果你把工人的工資和其他的生產成本從銷售價值里扣除,一定還會有一些剩餘價值。這個剩餘價值就是馬克思所稱的利潤。
換句話說,資本主義者把事實上是由工人創造的價值放進了自己的口袋。這就叫做剝削。”
“我明白了。”
“然後資本主義者又把一部分的利潤拿來做為資本,將工廠加以現代化,以期生產成本更低廉的商品,並藉此增加他將來的利潤。”
“這很合理呀!”
“是的。聽起來可能很合理。但就長期來講,情況卻不會如這個資本主義者想象的那樣。”
“怎麼說呢?”
“馬克思相信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本身有若干內在的矛盾。他說,資本主義是一種自我毀滅式的經濟制度,因為它缺少理性的控制。”
“這對被壓迫者來說不是一件好事嗎?”
“是的。資本主義制度的內在因素會驅使它逐步走向滅亡。就這種意義來說,資本主義是‘前進的’,因為它是邁向共產主義的一個階段。”
“你可不可以單一個資本主義自我毀滅的例子?”
“我們剛才說到資本主義者有很多剩餘的金錢。他用其中的一部分來使工廠現代化,可是他也會花錢讓孩於去學小提琴,同時他的太太也已經習慣了奢侈的生活方式。”
“哦?”
“他購買新的機器後,就不再需要這麼多員工了。他這樣做是為了要提高他的競爭力。”
“我明白。”
“可是他不是唯一這麼想的人。這就表示整個社會的生產方式不斷變得愈來愈有效率。工廠也愈蓋愈大,而且在愈來愈少的人手裡集中。那我問你,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
“呃……”
“工廠所需的工人愈來愈少,表示失業的人愈來愈多,社會問題將因此而增加。出現這些危機,就象徵資本主義正邁向毀滅的道路。但是,資本主義的自我毀滅因素還不止於此。當愈來愈多利潤必須花在生產工具上,而生產的產品數量又不足以壓低價格時……”
“怎麼樣?”
“……這時資本主義者會怎麼做呢?你能告訴我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