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5 頁)
道士接過茶水,說道:“我看你眉目清秀、心地善良,乃一大福大貴之人吶!可有什麼功名?”
“慚愧!”這個書生說,“我飽覽群書,寒窗苦讀多年僅得秀才!”
“哦!這麼年輕就中得秀才!不錯!”道長接著問,“你家住在何處?”
“俺就住在北邊那個村子方家寨,俺姓方。”這位秀才指了湖北邊的村子說,接著又嘆一口氣說,“哎,都說我們這裡地勢窪,風水不好,不是淹就是旱……”
這位道士聽罷,遂透過望氣、觀砂、嘗水之後,然後對方秀才說:“非也!此地土沃而泉甘,湖美而山秀,乃一藏龍臥虎之地也!不出多年,必有貴人出!”
方秀才聽後半信半疑,他撓了撓頭,笑著問:“這位道長,都聽說修道之人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能不能給我算算仕途如何?”
“生死由命,富貴由天!”道長打量了一會方秀才,對方秀才豎起大拇指意味深長地說,“人行好事,莫問前程!”
說罷,此雲遊的道士入山採藥去了。
這是流傳在方家寨一帶一段美麗的傳說……
這個方秀才就是方為寶。
方為寶,字從善,家住老汪湖畔方家寨。
方家寨是一個美麗的小村莊,三面環山,南依老汪湖。三山伴一水,山清水秀,一年四季鳥語花香,民風習習。
方家寨的東邊是九頂山,因盛產號稱“天下第一石”的靈璧石而出名。
方家寨的西邊是子貢山,傳說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子貢代表魯國與南方的吳國簽署盟約,因子貢留戀這裡的山水,久居而得名。
挨著方家寨北面就是張山集,說起張山集的來歷,還有一段傳說呢。
春秋時期,張山集一帶屬於魯國,而老汪湖的南面就是吳國邊界,當時魯吳兩國已休戈停戰,建交多年。當時魯國的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門下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賢的子張三次來此講學授徒,代師傳播儒學思想,在此地收納的學生常達數百人,從此儒家思想在這裡得到空前傳播與發展,也促進了魯吳兩國思想文化的融合。
後人為紀念子張,將張山集附近的一座山頭叫“子張山”,並在子張講學佈道的子張山南麓建了一座子張廟,香火不斷,香客絡繹不絕。久而久之,此地形成了一座集鎮,叫“張山集”,如今這裡的村民仍尚儒學,個個勤勞善良,處處民風淳樸,家家以考取功名、報效祖國為榮。(據老人講張山集以前確實有座子張廟,又叫藏經樓,毀於解放前後戰亂之中。)
方為寶出身書香門弟,自紀受到儒學思想影響,什麼八股文、三字經能倒背如流,但懷才不遇,雖多次參加鄉試,僅中得清末秀才。
方為寶秉承方家“愛國濟民”的祖訓,因為人和善、寬厚,每年春荒年景,便用家中積糧救濟貧苦農民,當地人稱讚他是“方善人”。
方為寶娶妻康氏,育有五子,妻賢子孝,甚是幸福。
方為寶五子中最看好三子方先覺。
方先覺幼年聰明伶俐,活潑好動。在鄉村讀私塾時,成績非常優秀,這點很討方為寶喜歡。
每年的農曆春節過後,張山集有廟會,此時十里八鄉的老百姓都來湊熱鬧,可謂當地一大盛景。廟會最大的看點就是社戲了。
這社戲一般都是張山集一帶的富商花錢請來的戲班子;一唱就是半個多月。
而此時的老百姓剛過完年,也沒什麼農活,都來捧場,可謂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社戲上演的時候也是方先覺最開心的時候,因為他從小愛聽戲,特別喜歡《孫臏大破龐涓》、《關公與曹操》、《岳飛抗金》等劇目,崇拜孫武、關羽、岳飛等英雄人物。
方為寶望子成龍心切,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