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第2/4 頁)
日前中書有表,翰林大學士穆元、弘文、孫普等幾位老臣已年逾古稀,仍舊每日早朝,十分辛苦。朕心不忍,特許他們一月一朝,賜座太極殿,免跪叩之禮。”
“臣謝陛下隆恩!”幾位老臣相繼出列,叩謝聖恩,龍階之前高冠朱纓、皓首白鬚,一片巍巍顫顫。衛宗平心裡又往下沉了幾分,穆元等人都是與湛王關係密切的老臣,在朝中說話極有分量。眼前皇上幾句溫言話語,一番寬仁體恤,實則是將他們逐出朝堂,這無疑是大大削弱了湛王的影響力。他看往湛王,湛王那溫朗的面容之上亦無法掩抑地掠過了一絲陰霾。
面對這接二連三的強硬措施,夜天湛心底那陣焦躁過後,當即恢復了冷靜。此時斯惟雲正奏報近來虧空清查的幾處大項,隨著他肅正的聲音,已有幾名大臣跪前請罪。皇上尚未表態,但剛有齊商的前車之鑑,可以想見這幾人的下場。夜天湛目光轉往御史臺那面,當眾廷議,接下來就是御史彈劾跟著罷免了,他整一整思緒,平心靜氣地繼續聽下去。
斯惟雲奏畢,大殿中鴉雀無聲,靜可聞針。唯有皇上清冷的聲音傳下:“你們還有什麼話可說?”
階下跪著的幾個大臣無不汗流浹背,惶恐難言。突然,丹陛之前有人道:“陛下,斯惟雲方才所言之事,臣有異議。”
潤玉般的聲音,輕若流水,緩似清風,淡淡響起在大殿冷凝的氣氛中,令人渾身一鬆。沿著那聲音,是一雙溫文爾雅的眼睛,眼稍輕挑,正對上皇上的目光。
滿朝文武,有誰敢和皇上這般對視?那眼中含著笑,皇上亦神色清淡,朝臣們卻人人心絃緊繃,屏聲斂氣。
“你有何異議?”片刻之後,皇上徐徐開口。
湛王有條不紊地奏道:“陛下,各部的賬目冗雜繁多,正考司成立日短,想必對其中有些情況並不是很清楚。據臣所知,方才說的幾筆虧空實際都有去處。第一筆一百七十二萬,是聖武二十二年永、和兩州通汶江渠,工部預算不足,由戶部追加補齊;第二筆八十五萬,是聖武十七年東州蝗災,顆粒無收,曾自中樞撥糧賑濟;第三筆一百四十萬,是聖武十九年平定東突厥之後,臨時撥往邊城的軍費,於此相同後面還另有兩次北征,共比預期多耗庫銀近三百萬。最近的一筆是聖武二十五年為迎接吐蕃贊普及景盛公主東來中原,禮部及鴻臚寺籌備典儀的實際花銷,數目不多,大概只有四十萬左右。再者就是京隸瘟疫、懷灤地動兩次天災,太上皇當時曾下旨出內幣賑災,這筆錢實際上是由戶部先行墊付……”他條理有序,緩緩道來,斯惟雲方才所奏之事幾乎無一疏漏,天朝這些年的政情皆在胸間,信手拈來。有些不熟財政的大臣難免一頭霧水,但明白的卻已經聽出其中關鍵。
就這麼幾句話,避重就輕,原本近千萬的貪汙一轉眼變成了挪用。貪汙罪大,挪用罪輕,何況這種挪用難以界定查處,也沒有人知道究竟有多少流入了大臣的私囊,要追討就更是遙遙無期。
湛王說話的時候,御座上皇上始終面色冷淡,一雙深眸,喜怒難辨,此時問道:“若照這說法,搬空了國庫也是情有可原,朕非但不該嚴查,還得謝他們為國盡忠了?”
湛王從容說道:“陛下要查虧空,是清正乾坤之舉,臣甚以為然。但臣身領戶部之職,既知其中隱情,便應使之上達天聽。此臣職責所在,還請陛下明察。”
有湛王撐腰,殿下幾名大臣不似方才那般忐忑,慌忙叩首附和,“臣等惶恐,請陛下明察!”倒像受了莫大的冤屈。
夜天凌抬眼掃向他們,冷冷一笑:“湛王提醒得好,朕還真是忽略了這一點。既如此,朕便先查挪用,再查虧空,每一筆賬總查得清楚,該索賠的一分一厘也別想僥倖。”
湛王的語氣仍舊不疾不徐,問題卻見尖銳:“臣請陛下明示,這挪用該怎麼查?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