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種這一塊,明年種另一塊,是輪耕的,所以土地很肥,不用施肥也能收成好。他們的大米是用來餵豬的,自己只吃糯米。每到甘蔗收穫的季節,在勐龍河邊的每個寨子都豎起五六米高的大水車,他們榨甘蔗的滾軸和榨輥機齒輪都是用木頭雕的,水車日夜不停地轉,河邊支起數十個大鍋熬糖。兩三毛錢就可以買一坨用竹皮包好的焦糖。耕田用的水牛平時就放養在山上或休耕的田裡,長得很壯,經常可以看到公牛在田裡打鬥。傣族人的馬車可漂亮了,他們的馬個子小但很壯實,脖子上套著一串馬鈴,頭頂上戴著紅纓,三匹馬拉著一個不大的車,人站在馬車上持韁趕馬,跑起來像古代的戰車,馬鈴嘩啦啦地響。
⒏ 在西雙版納的密林中(2)
講到西雙版納的傣族風情,自然要提到北京國際機場裡那幅由畫家袁運生創作的大型壁畫——《潑水節》。當時就因為他畫了傣族人天體裸浴的風俗,被扣以“自由化”的帽子,畫作也被遮蓋了。此事在全國傳得沸沸揚揚,大家都對傣族人的裸浴感興趣。
傣族人以###示人並不覺得是丟人的事。有一次我騎車經過曼飛龍寨(現在已經是有名的旅遊景點了),天氣很熱,赫然見到公路邊的菩提樹下,一群姑娘赤身###有說有笑地洗衣和洗澡。她們見我過來也不躲,其中一個體態豐盈的美女坐在石板上,還挽起長髮扭轉身對著我笑。我不好意思地低頭過去了,身後傳來少女們的笑聲。我回到生產隊將此事請教我師傅李承安,老李說:“你低頭就不對了,她們會以為你看不起她們。你應該望著她們,表示你很讚賞她們長得美麗……”我真是很後悔。
傣族人特別好客。農場的人路過上傣樓歇腳,他們不僅端茶,還拿出芭蕉、甘蔗來款待。臨走的時候,你還可以用兩三毛錢買上一大串芭蕉或一個十幾二十斤的大波羅蜜。傣族人信佛教,性情特別平和。他們的男孩長到五六歲就出家當和尚。學傣文,學唸經,也學算術。一直長到婚齡青年,就還俗。還俗以前,他們渾身上下都刺上佛教的花紋,刺得越多表明他的文化水平越高。所以傣族男人洗澡的時候,只要把雙腿一夾就跟穿了衣服一樣。
他們的牛過夜都在傣樓的下邊,所以村子裡都有一堆堆的牛糞,顯得很不衛生。但另一方面他們又是最講究衛生的,比如上樓要脫鞋,傣樓上也擦拭得很乾淨,因為樓上有火塘,所以住在上面很少有蚊子叮咬。他們沒有廁所,大小便都是到河裡去解決。每天收工後,經過村邊的小河,他們都要在河裡洗個澡。
我覺得世界上最好的文化是傣文化,非常平和。我們農場的生產隊一般離傣族寨子都挺近,在大會戰的時候,我們還經常住在傣族人家裡。多年來,我們從來沒有見過傣族人吵架,連夫妻吵架的都沒有,更沒見過大人打小孩的。後來“###”運動傳到西雙版納時,也不見傣族搞武鬥。一些知青偷了他們的雞,他們即使抓到了人,也從不見老傣族採取很暴力的手段懲罰,而是把人交回給連隊,教育教育了事。只聽說有一次,有一個寨子因交了公糧以後,到了旱季他們實在沒有糧食吃了,於是整個寨子的青壯年手持火藥槍、砍刀和弓弩到糧庫去搶糧食。
原汁原味的潑水節實際上是一個狂歡節。白天,不論在寨子裡還是在路上,人們用大盆大盆的水相互兜頭潑去,像是在玩打水仗。到了傍晚,男女老少酒足飯飽以後,敲鑼打鼓來到田壩上,點起篝火和土製的煙花,放起高升,通宵達旦地在田壩裡跳舞。跳累了就繼續喝酒。
⒏ 在西雙版納的密林中(3)
1969年,###開始三年以後,政治運動才真正傳進西雙版納。傣族的緬寺都被取締了,很多大和尚不見了;傣人的農耕方式也改成學大寨、記工分。不僅要求他們種雙季稻,還要求他們施肥,但是傣族一直不接受用廁所,積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