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5 頁)
沒有什麼好書,齊公與該管機關雖在努力,出版的不多,在小人書攤上更少見,有的舊的出品如《泰山》《神箭》等簡直要不得。不過這辦法倒不可厚非,至少也有便宜之處。我們有時想一看某種古書或西文書,若是有地方可以租借,豈不很好,原價百分之五的租金還不能算貴,反正價值百十萬的貴重書本來未必會得要借的。因為向來沒有這個辦法,想看書的人只好出錢來買,不久要錢用時又復賣去,一轉手間損失不少,只便宜了舊書店的掌櫃的。很久以前我買過一部《點石齋畫報》,一共有四套,每套八厚本,末了是《淞隱漫錄》的原文合訂本,擱了一個時候又賣掉了,想起來這全部似乎還未看過一遍。買價記得很貴,姑且算是一百元吧,百分之五的租費計算可以看二十天,可是我總保留了有幾個月,結果仍可以賣若干錢,這樣看來又覺得比租了來看還要便宜了。
《太平歡樂圖》――飯後隨筆(三五六)
1951年1月22日刊《亦報》
署名十山
未收入自編文集
因了吳友如的畫,自然就連想起《太平歡樂圖》來。現在只是一冊石印小本,原本卻是很講究的,據說是乾隆中金德輿編了送給皇帝看的,由方蘭坻作圖,自太平簫以至年畫,凡一百種職業。金方二人都是浙西人,所以可以看見百七十年前江浙民間的風俗一斑,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所可惜的這是“進呈御覽”的東西,免不了有許多封建氣,如各色行商人頭戴大帽,身穿長衫,與事實太不相符,其著短衣或戴卷邊氈帽的不到十分一二。我自己還並不怎麼饞癆,但不知怎的頗關心吃食的事,在這冊圖裡略一檢點,卻發見賣點心的和賣水果的都只是各有八樣,未免不滿,大概實在也是行業太多,一百種包羅不下去的緣故。小時候最熟習的餛飩擔這裡便沒有,在《江南鐵淚圖》中,戲臺下畫出一擔來,覺得很可喜,雖然精工不及此書中的元宵擔。吳友如畫中或者不少此類小裝點,只可惜隔的日子太久,已經記不清楚了。現今上海馬路邊的攤販花樣大有變化,如有吳友如似的人描寫起來,那麼百十種也一定不成問題的吧。
祝福與過年――飯後隨筆(三五八)
1951年1月24日刊《亦報》
署名十山
未收入自編文集
祝福的風俗,因了魯迅的小說而為世所知,可是具體的情形外地不大明瞭,這回齊公說雞湯麵才算說明了一個大概。據《清嘉錄》說這在蘇州只稱過年,雲答一歲之安,亦名謝年,據云擇日懸神軸,供佛馬,具牲醴糕果之屬,以祭百神,神前開爐熾炭,鑼鼓敲動,街巷相聞。蔡雲《吳》雲:
三牲三果賽神虔,不說賽神說過年。一樣過年分早晚,聲聲聽取霸王鞭。
紹興祝福情形與詩中所說大致相同,但其細節又與《清嘉錄》不一樣。大抵在祭灶與除夕中間選擇一天,於午前一二時頃舉行,香燭銀錠炮仗之外,神馬題曰南朝眾聖,設三茶六酒,豆腐鹽盤,廚刀一把,三牲為雞、鵝、豬肉,別有活鯉魚一條,眼上貼紅紙,懸於桌邊,祭後縱去,並無糕果,亦不燒炭敲鑼鼓。元旦接神大旨相同,但沒有那麼鄭重,或者如《清嘉錄》所說,年底的是報謝,年初的是求福,鄉下卻混雜了,稱曰祝福,元旦則似乎只是拜年,所以不大看重了也未可知。那種夜半起來祭神的行事極是少見,在一般住戶差不多隻有祝福這一回(商家祭財神等或有例外),可以想見這祭祀在舊時的意義的重大了。
暖鍋――飯後隨筆(三五九)
1951年1月25日刊《亦報》
署名十山
未收入自編文集
鄉下冬天食桌上常用暖鍋,普通家庭也不能每天都用,但有什麼事情的時候,如祭祖及過年差不多一定使用的。一桌“十碗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