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2/3 頁)
的時節,父親沒多說,我也沒多問。大小方山之戰,有人對此戰也有些說法的。三縱七師首當其衝,有沒有沒扛住十一師衝擊,這一仗究竟是怎樣進行的,沒有更多的細節。
5月29日,在坡莊華野團以上幹部的大會上,陳老總作了孟良崮戰役總結報告。對阻援各縱隊也褒獎了一番,並提出“要提倡當鉗制阻擊的專家”的口號。但作為縱隊司令員,何以祥頭腦還是很清醒的,他覺得“我們部隊在鉗制阻擊作戰中暴露的問題和弱點並不少。”而作戰科對戰鬥過程的檢討更是嚴肅,魏學誠認為,阻擊中“雖給敵一定殺傷,自己部隊也有些混亂。這些部隊仍存在較重的遊擊習氣,對任務研究不深刻……”。八師的反擊“於拂曉主動撤離戰鬥”,何以祥認為作戰目的達到,可以罷兵。但也有一說,認為反擊並完全沒有收復陣地,而且在撤出戰鬥時,還被“咬”了一口,增大了傷亡,跑掉了幾十個俘虜。不過,我注意到這已經是16日的夜晚,事實上,在白天孟良崮七十四師已經完了,張靈甫是陣亡?還是“成仁”?或者是被俘後擊斃?這已經不重要了,反正七十四師驕橫一時的日子已成過去式(以後七十四師重建,還能和當初比嗎?)。這時,胡鏈再發力意在何為呢?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十七章 蒙陰橫刀(三)
這是60多年前的戰事,要梳理具體細節我是難乎其難。但第三野戰軍戰史中的評點還是非常到位,“直到16日下午整編第七十四師被全殲,各路援軍始終未能跨入華東野戰軍包圍圈一步,而且均遭到重大殺傷。第五軍在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牽制下,剛從萊蕪南下。整編第十一師被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抑留於蒙陰以北。”“抑留”兩字,如果不是在戰史上,我真不知作何解釋。何以祥不能誇口不讓整編十一師越雷池一步,但此時胡鏈想和張靈甫握握手,也就是一天路程。但懾有華野三縱虎視耽耽,只能如此。
二十二軍與國民黨第十八軍(整編十一師)有多次交鋒,如果說宿北戰役算是第一次“照面”,那麼在雙堆集就可說是最後的“葬禮”了。而孟良崮戰役就是三縱把這個強勁的對手攔下。孟良崮戰役三縱的史料還是很少,和奧運一樣,所有的光環都投射到冠軍的頭上。我終於在史料中找到一篇1947年5月26日刊登在《大眾時報》上的通訊,題目是《大小方山打增援》,文章不長,現抄錄下來,雖然全是“主旋律”,但對戰史有興趣的朋友還是能作個參考。
“16日拂曉,蔣軍整十一師沿新蒙公路急急南下增援七十四師,行抵蒙陰城北十餘里之大小方山一帶,預伏該處之解放軍某部炮兵,突然集中炮火猛烈轟擊,公路上立即煙塵騰滾血肉橫飛,蔣軍兩側戰車即被轟毀。蔣軍稍作鎮定後,即以炮火掩護,以一個團兵力向解放軍陣地猛攻。解放軍僅以兩個連扼守山頂要點,擊退其連續數次衝鋒,予以重大殺傷,堅守達5個小時,完成阻擊任務後,安全轉移新陣地。是日黃昏天氣驟變,狂風暴雨雷電交加,解放軍一部乘機向盤踞小方山之蔣軍猛攻。某營健兒們在神勇炮兵掩護下,攀登懸崖峭壁,自山西北麓衝上山頂。突擊隊在猛烈炮火中英勇突擊,10分鐘內即在西門和西北閘開啟兩個缺口;機槍班長劉照桂在某連四班突擊斑長袁開、王光榮負傷後,自動帶頭單身衝上,手端機槍一陣橫掃,把蔣軍壓下去;某連四班長侯慶連在西北角踏著別人肩膀縱上圍牆,用加拿大沖鋒機槍向兩邊一陣疾掃,隨即跳進去,一人打跨兩個班的反衝鋒,鞏固了突破口。後續部隊飛快跟進,逐步向前壓縮,蔣軍接連進行反衝鋒,均被解放軍用手榴彈打垮。激戰5小時,將蔣軍整十一師十八旅五十二團三營大部殲滅,計擊斃傷蔣軍200餘名,俘敵50餘名。繳獲重機槍兩挺、六○炮兩門,加拿大機槍13挺、湯姆式衝鋒機槍10支、步槍及彈藥各一部。解放軍任務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