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5 頁)
來了,起身到了書房外相迎。
曲足書案前是兩排帶茶几的靠背扶手椅,幾人分坐,自有溫柔俏麗的侍女端上薑茶。
煮的是加薄荷的薑茶,李巖喝在嘴裡怪怪的,臉上泛起與李林甫同樣的微笑,尊敬地望著曲足書案後紫色團衫老人,當朝宰相源乾曜。
源乾曜樂呵呵地道:“宇文侍郎,李司業父子你也認識,今日到了源府,彼此就有朋友的緣分,希望你們珍惜這個緣分,互相關照,共同提攜。”
李林甫父子最近深受皇寵,宇文融暗思,他們雖然位卑職小,但處事圓滑,結交甚廣,尤其是李巖,外有蘇禮部,內有高力士文武兩位師傅,未來的仕途想必一帆風順,而自己性格張揚,手段強硬,就如李巖所言,孤峭為峰,正需要這一對童子石。
李林甫父子趕忙拱手為禮,李林甫用語氣真摯,恭維道:“宇文侍郎,你主持土地、戶口的清理工作。共得客戶八十餘萬戶,可向國家多交稅賦數百萬緡。有功於國家,大名如雷貫耳,李林甫傾慕不已。今日一聚,果真氣度不凡。幸會!幸會!”
“哪裡,哪裡,李司業父子為人謙和,處事圓融,都值得宇文融學習,令郎釀出美酒,向聖人進言用奢侈經濟戰對付吐蕃,令人耳目一新,可笑張說匹夫,竟還趕不上一個少年的見識,還談什麼堂堂之戰。”燭光映照在宇文融臉上,一臉的譏諷。
霍地站起,源潔舉止神情有幾分激動:“張說與我父,同為宰相,在朝政上,見解總是相距甚遠。張說不惜勞民傷財,迎合聖意,提出封禪之議時,我父則竭力反對,張說為此憤憤不平;宇文侍郎蒐括逃戶土地之舉,對國家有利,我父十分贊同並積極支援,張說卻不知何故,一力反對。”
這會兒犯了糊塗,李巖聽起來,倒覺得張說張九齡那幫子是奸臣,而自己這邊敢於任事,倒是一片忠心耿耿,眼前這與歷史完全背道而馳的情形,讓他感到甚是迷惑。
李巖偷眼觀察到,曲足書案後的源乾曜微笑淡然,朝爭的事彷彿與他風馬牛不相及似的,在自家府中書房內,面對幾個心腹親信,還能保持這份心境的確不容易。
源乾曜為宰相,張嘉貞、張說依次為中書令,他從不敢爭權,遇事常常推讓,小心不犯錯,連舉薦他的姜皎受杖流放,他都不敢上奏辯解相救,為人譏笑。
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吧,表面上處處忍讓,誰也不得罪,其實是心中暗藏一把刀?
環顧書房這幾個人,宇文融像把鋒利的刀,李巖品出來了,握在源乾曜手中,揮向他的政敵,即使出了事,就把這把刀丟掉好了。
這才是心機深重的厲害角色!望著這個頭花白的老人,李巖肅然起了敬畏之心。
呷了一口薑茶,源乾曜慢悠悠讚道:“宇文侍郎思維敏捷,明辨而有吏才,幹起事來大刀闊斧頗有魄力,清理戶口土地的事情大功告成,頗得聖人器重,但也得罪了不少朝中權貴,他們上書說宇文侍郎擾民,其實是觸動了他們的利益……”
宇文融在這個老人面前恭恭敬敬低頭侯教,似鋒利的刀入了刀鞘。
“李司業雖然讀書甚少,但能從市井中廝混出來,做到方方面面左右逢源,處事方法圓滑老到,實為不易。宇文侍郎想好了他的位置嗎?”源乾曜似貶實褒,品評人物一針見血。
其實他心裡早就權衡過利弊,李林甫之子李巖素有孝行,詩歌策論俱佳,名動公卿,又因為釀製美酒獻給皇帝,恩賞不絕。李林甫之子李巖素有孝行,詩歌策論俱佳,數月間名動公卿,又因為釀製美酒獻給皇帝,甚得聖心,恩賞不絕。今科秋試蟾宮折桂已無懸念,李林甫父子的實力不容低估啊,源乾曜心中有些後海,未能在李林甫入獄後為他出頭,今天藉著這個機會,將他介紹給宇文融,略表歉意。
聽到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