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部分(第1/5 頁)
一番話鏗鏘有力,擲地有聲,說得朝中百官在無人敢於質疑,就連趙昚都沒有因為秦天德狂妄不敬而有所不滿,只是有些發愣的看著秦天德。
“官家若是無異議,臣還有一事啟奏。待將吐蕃徹底趕出利州西路後,臣懇請官家奏準,命王貴元帥領本部兵馬攻入吐蕃境內,不論男女老幼,但凡非我漢人,一律斬殺,我大宋擴土開疆就在今朝!”
“不可!”這一下,幾乎大半的官員都出言反對了。
殺胡令中包括吐蕃已經成了既定事實,他們也沒話可說,因為秦天德說的不是沒有道理,常年受到蠻夷的侵擾,他們很清楚這十萬人放回去後,來日必定又會再度寇邊,還會有邊境百姓死於對方手中。
不過秦天德提出的令王貴繼續率軍,西征吐蕃,這讓他們無法贊同,因為他們擔心,大宋一旦捲入與吐蕃的戰爭中,便會無禮北伐,收復中原的最好時機就會這麼白白丟失。
“宜將勝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如今吐蕃青壯損失嚴重,國內後繼乏力,而我大宋挾餘威趁勢攻入,開疆擴土就在今朝,而且還要讓吐蕃損失慘重,百年之內不敢覬覦我大宋西陲!”
整件事隨著秦天德再次在朝堂中展現出來的強硬姿態,以及趙昚的沉默中,透過了。等到散朝後,趙鼎胡銓等人匆匆趕至端誠殿的時候,卻發現端誠殿內,已有兩人先到了。
一人正是趙昚身邊,雖暫無官職但卻以為心腹的鄂王四子嶽震,另一人則是工部尚書陳規。
“元則,你怎麼會在此地?”
諸人直接忽視了嶽震,不是因為瞧不起嶽震,事實恰恰相反,這些人都已經看出來了,嶽震的將來一片坦途。
身為秦天德的小舅子,如今得到趙昚的信賴,而且又繼承了秦天德的一肚子陰謀詭計,不但現在可以說是無人敢輕易招惹,就是將來趙昚跟秦天德反目,秦天德退出臨安,嶽震也依舊會得到趙昚的信任,進入仕途,最大的可能就是宰相之職,接替如今秦天德的一切。
之所以忽視,是因為他們看不懂嶽震在秦天德和趙昚之間究竟扮演怎樣的角色,更是不知道秦天德是怎麼想的,為何要將一個可能對自己不利的人,放在自己身邊,難道只是因為郎舅關係,因為對嶽銀瓶的喜愛麼?
他們來找秦天德,為的是王貴率軍征伐吐蕃一事。
吐蕃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族人的驍勇,在唐朝時期就與唐朝之間和戰不定,而且勝多負少,曾經一度攻破長安。
如今吐蕃分裂,大小政權眾多,但對於侵宋搶掠人口財富方面還是保持著統一的態度。
王貴手下兵將不過六萬人,這些兵力攻打吐蕃,根本就是孤軍深入,很可能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
在他們看來,秦天德的對外重心,絕非是在西方,而是在北方,因此絕對不會耗費太多人力物力在攻打吐蕃的過程中,所以他們不明白秦天德為何要在此刻宣佈殺胡令涵蓋吐蕃,還要派軍西征。
就算要打,也可以等到北方大局已定後再打啊!
然而陳規的出現,以及秦天德的一番話,終於讓他們明白了其中的緣由。
按照秦天德的意思,王貴領兵攻打吐蕃,絕對不會深入,主要是在周邊一帶,做出滅絕的姿態,嚇唬吐蕃人逃離,同時用吐蕃人來練兵,檢驗工部以及將作監研製出來的新式火器。
在秦天德的一些被宋人看做奇思妙想的構想下,在陳規這個管形火器鼻祖的大力研製下,宋人終於研製出具備戰爭功效、威力較強、攜帶較為便捷、可以量產的火器了。
而秦天德提出的地雷說,也得到了匠作監的發展,如今工部和匠作監的火藥以及火器儲量都達到了一個臨界點,需要實驗兵器威力,從而決定是否可以量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