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4/5 頁)
延到天邊,他的心又提了起來,之後的數十天就這麼一直懸著,悠悠盪盪地愣是沒有再落下來。
清陽城和對岸的清陰城都是商業港口,來往商人很多。延吳兩國近幾十年來,一直和平相處,所以清陽城只有象徵性兩千守軍,加上兩國大張旗鼓地要和親,其中一千五百人四個月前就被抽調到峽谷關支援泰王去了,因此,目前清陽守軍只有五百。雖然現有七千羽林軍駐紮在城內,但是這些騎兵生長在北方善於陸地奔襲作戰,不諳水戰,甚至相當多的人根本不通水性。唯一可以慶幸的是,昨夜靳霖下令燒燬清陰附近所有船隻,如今吳軍來勢洶洶卻被這清江天險阻隔,因此清陽城在這一兩日內還是安全的。
只是,等到楚源從沿江城鎮調撥了戰船之後……
卻說,楚源第二天一早趕到清陰城之後,聽完副城守戰戰兢兢的彙報之後卻沒有大發雷霆。他先是安撫副城守和清陰守將,延賊狡猾,兩人處事謹慎並無過失;然後下令在城守府為靳霖大人設靈堂,親去弔唁;接著一邊從沿江城鎮調撥戰船,一邊下令船坊趕造船隻;最後寫了一封奏摺稟報情況,一為靳霖請功,再就是要求對延國宣戰!
這封奏摺到了臨川,整個南吳朝廷震動,紛紛要求對延開戰,一雪前恥!三天後,文賢帝下令宣戰的諭旨到了清陰。
大延景嵐二十四年六月六日,延吳兩國正式宣戰。雙方都在宣戰檄文中義正詞嚴地指責對方狼子野心,背信棄義,卑鄙無恥。只可惜兩篇檄文詞藻華麗,洋洋灑灑,典故頗多,艱澀難懂,不是學富五車之輩絕難看懂,但是兩國的老百姓只要明白一點就夠了,兩國一旦開戰就要徵兵繳稅服徭役,這些最後都要著落在他們頭上。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一年夏天清江流域大旱,近三個月滴雨未下,幸好七月底來了一場大雨,總算保住了收成,這裡的百姓才不至於落到逃荒的境地,這也是後話了。
開戰之時正是盛夏,赤日炎炎似火燒,守城士兵個個揮汗如雨,偏偏正經的雨未落一滴,每天總有幾人在城頭上中暑昏倒。
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安王,永嘉公主,錢文舉,宋文等人都躺在城守府內,大戰將至偏偏一個個都幫不上忙。薛博是個文官,讓他治理一方百姓還有點門道,看到對岸黑壓壓的兵營,腿肚子就開始抽筋了。清陽守將平日裡只負責巡視守備,正經打仗看都沒看過,這會兒也是六神無主。好歹昌王杜翼等將軍都在,兩人都稍稍定心。
這時泰王的回信到了,說西戎突然派兵猛攻峽谷關,人馬一時不得抽調,要安王等人務必堅守清陽,等到峽谷之圍一去,他即刻派兵支援。
景嵐帝已經下令從鄰近州府調兵,只是和西戎開戰兩年多,大部分兵力集中在西線,東部南部各州兵力不多,趕往清陽也需要時間。
昌王和杜翼心知己方不習水戰,在江上開戰絕無可能取勝,恐怕只能等吳軍攻到城下才好計較,因此命薛博調撥物資,就地徵兵,準備守城。
南吳的戰船迅速從上下游徵調過來,延國守軍看著江邊排布的大小戰船數量極多,心中難免畏怯,城中百姓得知大戰在即,也是人心惶惶。
這一晚,韓珍找到昌王等人,說他有一計或能不必過江作戰便可振奮軍心。
……
第二日正午時分,烈日當頭。楚源等人巡視完營寨,回到城頭。軍中士氣正盛,他準備兩日後便率軍渡江,不把那些狂妄的延國小賊打得跪地求饒,誓不為人!
這時卻突然看到對面清陽城門大開,陸陸續續走了幾萬人出來,城頭上也密密麻麻佔滿了人。人人手中拿著銅鏡,大的有一人高需兩人和抬,小的只不過是孩童手中把玩的小鏡子。這許多鏡子在日頭底下明晃晃的,刺得人不敢直視。吳國士兵大為好奇,交頭接耳,不知延軍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