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1/4 頁)
〃這件事,還須告訴桑長卿,讓他嚴肅山規。〃
石越搖搖頭,道:〃這不是上策。堵不如疏,這樣吧,我們在文廟附近再建兩座大堂,一個座大堂做講演堂,專門請當世名流不能在學院兼課者講演;一座大堂做辯論堂,專門讓學生們自由辯論,免得他們去群英樓打架。每隔五日即有一日為講演日,一日為辯論日,這兩日皆不上課。你說如何?〃
潘照臨想了一想,笑道:〃這是好主意。只不過講演日就比較麻煩,要去請名流,學院又要多一筆開銷。〃
石越不負責任的笑道:〃這件事讓長卿去頭痛吧。辯論堂沒有建好之前,先找兩間教堂做辯論堂,讓他們去吵架吧。每次吵架也不能白吵,找專人記錄下來每個人的發言,公佈在學校大欄上,給全校的人看看。另拿一份存檔。〃
這件事說妥,潘照臨又問道:〃我在白水潭西北看到有人大興土木,公子可是想擴張學院?〃
石越頷首笑道:〃白水潭現在慢慢變成小鎮了,我先給學院的老師們準備好一些房子,另外學院照這個趨勢,規模難免會擴大,因此還要建一些教舍。還有,到了二年級,學生就要分系了,我準備為儒學之類建一座明理院,為算術物理類建一座格物院。〃
潘照臨因說道:〃算術之書稱為算經,比之儒家五經,的確可以為格物院之首。我聽說有人上書朝廷,想把歷代有名算術家配享孔廟,不知道有沒有這事?〃
※虹※橋※書※吧※。
第70節:第四章 學術與政治(9)
石越搖了搖頭,〃我也不清楚,不過算術孔子也學的,朝廷有此議再說吧。現在是多事之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就不參預了。〃
就在這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下,春去秋來,秋去冬來,熙寧四年的秋天在紛紛落葉中成為過去。偶爾和蘇軾、唐棣等人書信往來,談談所謂的〃石法〃在地方推行的情況,聽聽他們對免役法和保甲法的抱怨……畢竟事不關已,石越也沒有那種切膚之痛,他完全是以一種政客的眼光看待這件事:此時不宜和王安石對抗。不過,因為改良青苗法推行順利,石越在皇帝面前也越來越受重視;另一方面,則是白水潭學院漸上軌道,第二學年的學生報名達到三千人,規模超過太學。為此,學院不得不舉行入學考試,控制每學年的學生在兩千人左右。可以說惟一不太趁心如意的,是他的毛筆字始終不見起色。
這一天石越和往常一樣,一大早起來便往白水潭學院趕,很快就是重陽佳節,加上連日大雨,好不容易放晴,東京城裡到處是菊花。通往白水潭學院的水泥路邊上此時已植了稀稀疏疏的樹,走到附屬小學的教舍附近,就可以看到學院佈置的菊花,雖然品種一般,不過對石越這種不懂得賞花的人來說,還是挺漂亮的。
到了桑充國的〃公廳〃(辦公室),石越忽然童心大作,放輕腳步,躡手躡腳的走了進去,卻見桑充國皺著眉頭,坐在椅子上發呆,手裡還拿著一張寫滿了密密麻麻小楷字的大紙。
〃咳!〃石越咳了一聲,問道:〃長卿,秋高氣爽,你在發什麼呆?〃
桑充國見他來了,苦笑一聲:〃子明,你來看這個。〃
石越疑惑的從他手裡接過那張紙來,原來上面寫的全是些學生的名字。桑充國在旁邊說道:〃這是一年級考二年級的名單,其中考上明理院的約一千五百人,一千一百九十三人儒學,二百餘人律學,八十人子學;考上格物院的學生約五百人,是明理院的零頭,三分之一,算術九十人,格物和博物都是二百餘人。〃
〃這有什麼好奇怪的?〃石越倒是奇怪了,雖然算術人少一點他很奇怪,但是想來格物和博學都要修算術,專修算術的少,也很正常。格物院能有五百人這樣〃了不起〃的成績,已經很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