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Nature(第1/2 頁)
在去浙大演講之後,杜恪又跟著潘校長,去了兩所985大學做了演講,與一批對電子流理論感興趣的教授們進行了學術交流。
然後還去了夏科院下屬的幾個研究員,與一些大佬們打了照面。
基本都是夏科大這一系的大牛,可以說杜恪現在屬於夏科大學閥的新晉成員,並且還是重點培養物件。而他在外面跑著交際,電子流實驗室也迎來很多人前來參觀,甚至還有國外知名學者,與夏科大學術交流之餘,也跟著參觀了電子流實驗室,不過來的時候,杜恪不在。
就這樣,越來越在學術圈風生水起的杜恪,匆匆忙忙過完了2月、3月,眼看著時間到了4月,心靈戰甲儲存的能量,又快要足夠穿越一次。
“還是原計劃,5月份開始穿越。”
他給自己定好穿越時間,然後繼續瀟灑過日子。
第九篇論文《定位電子流結構的猜想》已經完成,並郵件寄往《物理評論快報》,然後也在這個月傳回訊息,編輯部直接越過了同行審議,將這篇論文即刻發表在最新一期期刊上。編輯部的編輯與他進行了網上交流,認可他在電子流理論領域的學術地位,以後相關論文,都只需要經過編輯稽核即可。
這可是妥妥的大牛地位。
與此同時,他被prl的編輯,直接推薦給了米利堅物理學會,成為米利堅物理學會的會員。
編輯告知他,米利堅這邊的物理學界,對電子流理論給予了很大的肯定,不少大牛認為電子流理論可以獲得今年的巴克利獎,即便獲得不了,也能入選年度物理學重大事件。這兩個獎項,都是米利堅物理學會評選,獲得者不僅拿獎拿錢,還能當選米利堅物理學會會士。
美國物理學每年從從全體會員中,推選出不超過05的對物理學有重要貢獻者,授予會士稱號。
“我有希望獲得巴克利獎?”杜恪發郵件詢問編輯。
跟他保持通訊的編輯,是哥倫比亞大學的一位物理學教授,克里斯·布朗。在回覆的郵件中,稱讚道:“你的論文自發表以來,已經累計吸引了超過五千次的下載量,引用數也獲得了七十二次,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電子流理論的研究中,我們都認為這是前景廣闊的領域,它值得一份巴克利獎。”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人提起巴克利獎,杜恪的論文評價中,就有米利堅的物理大犇theodore·h·balle的評語,認為杜恪值得巴克利獎。
巴克利獎表彰凝聚態物理每年的最重要發現。
今年以來,電子流理論無非就是最閃亮的那一顆星星,或許真有可能獲得巴克利獎。
看完克里斯·布朗教授的回郵,杜恪心情很好:“不錯不錯,看樣子今年的巴克利獎非我莫屬了,有了這個獎,我熬資歷都能混個夏科院院士吧?”巴克利獎或許很多人都沒聽過,但作為凝聚態物理最高獎,能得到它就代表了已經站在國際前沿,引領風騷。
不過。
杜恪為了低調,並未把這個訊息告訴別人,畢竟結果還沒有塵埃落定,萬一今年忽然又爆發了其它牛叉發現,把電子流理論爆掉,也不是不可能。
4月底。
他佈置下去的幾個重要的課題實驗,全部完成,並轉化成論文。這時候,杜恪一直暗中籌備的第十篇論文,也是奠定電子流理論的最重要一篇論文,終於可以浮出水面。這篇論文,他已經籌備了好幾個月,自己一個人獨立完成,包括英文書寫,全都沒有假於人手。
《對電子流理論的全面構思》,這是電腦上論文的標題。
他對照著論文格式要求,進行最後一次修改,確定基本沒有需要修改的地方,然後在論文末尾附上自己的個人資訊。
“杜恪,1998年出生,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