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霍爾效應(第1/2 頁)
當電流垂直於外磁場透過半導體時,載流子發生偏轉,垂直於電流和磁場的方向會產生一附加電場,從而在半導體的兩端產生電勢差,這一現象叫做霍爾效應。
如果將電子限制在一個二維平面內,之後新增一個垂直於該平面的磁場,同時沿著二維電子平面一個方向通以電流,此時在二維平面的另一個方向上測量到電壓。這就是量子霍爾效應,屬於量子力學版的霍爾效應,在量子霍爾效應中,真正參與導電的是邊緣電子,中心處依然絕緣。
這種量子效應,在很多電器元件上都有應用,譬如手機裡的霍爾感測器,就是靠它來測算電流與地球磁場的關係,從而定位東南西北。
隨著研究深入,未來可能會在半導體器件的消耗、散熱等等方面發揮作用,甚至突破電腦領域的摩爾定律。
跟陶勳一起喝完酒,杜恪就回到別墅,開始惡補霍爾效應和量子霍爾效應相關的知識。
並不是他突發奇想,而是隨著電子流理論的進展,要寫的論文深度越來越高,其中難免會涉及到一些類似量子霍爾效應之類的理論。畢竟電子流理論依然是凝聚態物理的一種,雖然屬於新思路,但與其它理論交叉在所難免,杜恪可以獨立完成研究,卻沒法自圓其說。
必須開始引用別人的論文,來給自己的論文增加說服力,從而讓論文經得起推敲。
“這會讓我掉頭髮的。”杜恪心中哀嘆,好在他如今精神力大增,腦子也變得聰明很多,對高難度知識理解起來變快了,“還好增加知識就等於修煉心靈力量,否則我真不想啃這麼多論文……這讓我想起來大學畢業論文的那段歲月,真苦逼啊!”
一個普通本科的大學生,為了寫一篇論文,網咖沒少熬通宵。
不是查資料,而是找借鑑。
同時他的手邊,第六篇論文已經擬定好了題目——《電子流凝聚態三種力學槓桿的介入》。
不算大招,而是對上一篇論文的補充,依然是理論大於實際,屬於鋪墊中的鋪墊,但是價值不會比前面五篇論文的任何一篇低。可以說他計劃的十篇前置論文,都是理論大於實際,偏向理論物理的範疇,不涉及多少實驗物理的內容——只有這樣,別人才能相信這是他自己琢磨出來的。
真要有實驗物理介入,沒有一個完備的實驗團隊,騙不了任何人。
就像量子霍爾效應,要觀察量子狀態的霍爾效應,得多少人力物力耗費多少年的研究,藉助多少高科技裝置,才能觀察到電子層面的現象。有些高能物理,甚至要上大型對撞機,且不說對撞機造價多少,光是每年的電費估計都是幾億、十幾億甚至幾十億。
也就是杜恪選了個比較簡單上手的電子流理論,並不需要太多高大上的實驗,再加上長毛炸彈、藍色繭蛹的實際應用例子擺在眼前,才能如此順遂。
他這屬於逆推,從成果推導理論。
別人的研究都是順推,從理論到成果,沒個幾十年幾乎不可能。
總之。
杜恪只需要辛苦這一次,藉助電子流理論和產品,帶來無限的名和利,到那個時候,他就不需要如此勞累,可以組建自己的團隊自己的實驗室,甩手充當老闆。有什麼思路,交代下去,自有手下去日以繼夜勞心費力的研究,研究出成果,還得掛在他名下。
“嘿,我這路子不就是潘院士的路子麼,有搞頭!”
……
從北郵來到水木大學,坐到熟悉的椅子上,薛忠坤忽然想起來,打電話喊來朱煥聰:“小朱,我讓你跟杜恪交流的事情,你做了沒?”
“老師,我跟杜恪聊了很多。”
“說說。”
“這個杜恪確實是個天才,學霸,雖然他本科讀的是皖理工,但是從事科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