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晶瑩剔透的晶體(第2/4 頁)
節實驗艙內的溫度、壓力,改變溶液成分,試圖培育出類似的晶體,卻一次次以失敗告終。每次實驗結束,開啟培養皿,看到的只有一堆雜亂無章的礦物沉澱,與那晶瑩剔透的目標晶體相差甚遠。 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讓團隊士氣低落,部分成員甚至開始懷疑研究方向是否正確。林月同樣倍感壓力,那些日子,她常常徹夜難眠,腦海裡全是晶體的微觀結構、實驗資料以及失敗的場景。但骨子裡的倔強與對科研的執著,讓她咬牙堅持了下來。她重新梳理實驗思路,查閱大量國內外前沿文獻,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線索。終於,在一本晦澀難懂的古地質文獻中,她找到一段關於遠古地磁異常時期的記載,文中提及當時地球磁場紊亂,引發區域性區域能量高度聚集,或許正是這種特殊環境,促成了神秘晶體的誕生。 林月如獲至寶,迅速調整實驗方案。她找來高強度永磁體,模擬遠古地磁異常環境,同時精確控制其他實驗條件。日子一天天過去,實驗艙裡依舊毫無動靜,就在眾人幾乎要放棄的時候,轉機悄然出現。那天清晨,林月像往常一樣走進實驗室,習慣性地檢視實驗艙,卻發現培養皿底部,出現了幾枚微小的晶體雛形,它們晶瑩閃爍,雖不及野外發現的那般完美,但結構特徵如出一轍。林月激動地尖叫起來,引得實驗室裡的同事紛紛圍攏過來,眾人望著那來之不易的成果,眼中滿是喜悅與希望。 晶體的生長機制剛有眉目,新的危機又悄然降臨。在一次常規的能量波動測試中,儀器毫無預兆地發出尖銳警報,顯示晶體正在釋放高強度能量,且能量波動呈指數級增長。眨眼間,實驗室裡的燈光開始閃爍,裝置紛紛失靈,電腦螢幕上的資料瘋狂跳動後瞬間黑屏。林月臉色大變,意識到晶體可能失控,若是任由能量爆發,不僅實驗室裡多年積累的科研成果將毀於一旦,還可能危及整棟實驗樓師生的生命安全。 她當機立斷,衝向存放防護裝置的櫃子,取出特製的鉛製遮蔽箱,戴上絕緣手套,衝向實驗臺。此時的晶體已懸浮在空中,周身環繞著刺目的電光,能量漩渦瘋狂旋轉,所到之處,桌椅被掀翻,玻璃器皿碎了一地。林月強忍著恐懼,一步步靠近,就在她伸手觸碰到晶體的瞬間,一股強大的電流襲來,她手臂一麻,險些摔倒,但仍咬牙將晶體塞進遮蔽箱。合上箱蓋的那一刻,能量波動戛然而止,實驗室裡重歸平靜,只有眾人劇烈的心跳聲與粗重的喘息聲。 經此一劫,科研小組深知這晶體的能量特性極為危險,必須深入研究,加以管控。林月帶領團隊搭建起更為精密的能量監測平臺,全方位、實時追蹤晶體的能量變化。透過數月的觀測與資料分析,他們發現晶體能夠吸收並儲存周圍環境中的各類能量,包括電能、熱能、光能,甚至是生物能,且儲存容量近乎無限。當儲存的能量達到一定閾值,晶體便會自動釋放,釋放過程難以控制,威力巨大。 為了馴服這股狂野的能量,林月提出一個大膽設想:利用量子糾纏原理,構建晶體與外部穩定能量源的關聯,藉此調節能量的吸收與釋放。量子糾纏意味著兩個粒子無論相隔多遠,狀態始終相互關聯,一方改變,另一方瞬間響應。倘若能讓晶體與可控能量源“繫結”,便能實時調控它的能量行為。團隊成員起初對這一設想心存疑慮,但鑑於常規方法均無效果,也只能放手一搏。 實驗籌備階段,林月四處奔走,尋求量子物理領域專家的幫助,引進先進的量子裝置;與電子工程團隊合作,設計出高精度的能量轉換電路;還從生物實驗室借來特殊的生物能量採集裝置,以備不時之需。一切就緒後,實驗正式開始。林月小心翼翼地將晶體置於量子糾纏裝置中央,啟動裝置,輸入初始引數。裝置發出嗡嗡聲響,一道道藍色光線交織纏繞,將晶體包裹其中。與此同時,連線的外部能量源開始工作,向晶體輸送穩定的電能。 起初,晶體似乎並不“買賬”,能量波動依舊劇烈,試圖掙脫量子糾纏的“束縛”。林月緊盯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